赛宝不是赛价格 央视收藏选秀疑惑重重

赛宝不是赛价格 央视收藏选秀疑惑重重

赛宝不是赛价格 央视收藏选秀疑惑重重

时间:2007-01-25 00:00:00 来源:中国商报

收藏 >赛宝不是赛价格 央视收藏选秀疑惑重重

 曾有人出价100万美元购买的一面战国青铜镜,却在一次民间藏品的“选秀”活动中不慎摔落在地,瞬间碎成数片。这是前不久发生在由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栏目主办的“2007民间寻宝记——走进丹阳”中的一幕。眼下,围绕这一事件的相关争论闹得沸沸扬扬。与此同时,另一档中央电视台的收藏类节目《鉴宝》,其举办的“CCTV第二届民间赛宝大会”也正在进行之中,目前《鉴宝》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收视率。   而相比于2006年首届民间赛宝大会而言,今年的“赛宝”也变得低调许多。去年全国20余家省级收藏协会浩浩荡荡、带领人马进京的场面不复存在;网络中也甚少见到相关的“海选”报道,这不免让人觉得有些冷冷清清。   民间藏品网络海选   第二届民间赛宝大会仍由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主办。《鉴宝》官方网站上刊登了赛宝大会的藏品征集令。依据征集令内容,本届赛宝大会更侧重于网络报名参赛的方式。收藏者只需登陆“CCTV第二届赛宝大会网站”,上传藏品的电子照片,就可参加赛宝大会的藏品网络海选。而对于每周人气排名前10位的报名参赛藏品,鉴宝专家团将优先进行网络初鉴。   官方网站上显示,与第一届赛宝大会不同的是,活动的参赛藏品不仅包括了书法绘画、陶瓷玉器、家具,还增添了珠宝首饰、文房铜器、佛像古籍、民间工艺、钱币邮票和其他类别共9大类。截止记者完稿时,网络报名参加的收藏品有2000件左右,其中陶瓷玉器类最多,达1300多件。藏品初鉴价值排行中,最高的为一件商代虎面饰,专家估价为四五百万元。   而在一本鉴宝类刊物上,记者看到了一篇赛宝活动主创人员写在第二届赛宝大会即将启动之际的文章。文章中提到,与上届相比,第二届赛宝大会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变化,一是藏品的来源为私人收藏、古玩市场和私人博物馆;二是在专家评委会设立的金银铜奖之外,还单独设立了三个单项奖,由来自收藏组织和古玩业界的代表现场投票产生;三是参加节目的单位代表将由上届的28个省扩展至30多个城市和40家国内有代表性的古玩市场;四是除了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传统主流文物艺术品外,还将考虑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内容。   本届赛宝大会一共七场,六场赛宝各90分钟,一场以“中华之光 盛世收藏”为主题的晚会为120分钟。该节目将于今年春节期间播出。   20多家省级藏协集体缺席   不过,本届赛宝大会与上届最大的不同,在于组织形式的变化。第一届赛宝大会,主办方是与全国28家省级收藏协会合作,由协会协助进行藏品的初选。而第二届赛宝大会中,却鲜见省级收藏协会的身影。记者电话联系了全国20余家省级收藏协会的相关负责人,他们均表示未接到第二届赛宝大会的邀请函。   回顾2006年首届赛宝大会期间,20余家省级收藏协会接到主办方的邀请函后,尽管时间有些仓促,但仍然开展了一系列推荐活动。从9月中旬开始,省级收藏协会都纷纷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民间藏品“海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民间收藏者的积极性。   据记者了解,这一次,多数省级协会未收到正式邀请函,是缺席的直接原因。江苏省收藏协会秘书长章义平表示,据他所知,今年的赛宝活动并非像去年以省级协会为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省级协会再介入,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不过,值得一说的是,去年12月初,该协会得知赛宝活动的消息后,也在会刊上刊发了通知。可有些会员想报名参加时,却发现已过了赛宝活动的初赛时间。   从官方说法看,除了网上报名外,本届赛宝大会的组织形式变成了古玩市场、私人博物馆以及市级收藏协会。如浙江省温州市收藏协会就为此举办了温州选区赛宝会。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亮告诉记者,他于去年11月接到了赛宝主办方的邀请函,但因为年底工作繁忙,所以邀请函被搁置了半个月之久。到12月初时,协会才与温州市博物馆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三次藏品选拔活动。温州市收藏协会邀请了文博专家,对近百件民间家藏“宝贝”进行了鉴定,最终挑选出6件收藏品送京。不过,因经费、时间等原因,其中5位收藏品的主人放弃了机会,只有刘连生一人踏上了上京之路。   同样,湖北省三眼桥古玩文物监管市场也参加了本届赛宝活动,并为此专门邀请省内收藏家组建了鉴定小组。这一次,全国8个省的古玩商会汇聚江城,20件收藏品从上千件参赛品中脱颖而出。不过,上京参加赛宝大会的只有4位代表。可是,他们进京之后却遭遇了尴尬的一幕。据这几位代表介绍,赛宝主办方表示,参加初赛的每件藏品收费580元,参加复赛的每件1800元,若要上节目,则每件3000元。最后,4位代表放弃了比赛,按照他们的说法是“白白跑了一趟”。   引人注意的是,20多个省级收藏协会中,有许多都向记者表示,若是再接到赛宝大会的正式邀请函,他们不会再像参加第一届时匆忙行事,而是会考虑比赛机制、流程等相关问题,之后才会做出参加与否的决定。   专家一票否决有争议   2006年12月15日,一位专赴北京参加赛宝大会复赛的深圳收藏者侯欣,给本报编辑部打来了电话。依据他提供的线索,记者来到了北京哈特商务饭店。与第一届赛宝大会一样,该饭店仍被作为复赛场地。   初见侯欣,他显得有些激动。侯欣收藏古陶瓷已有30余年,近期正筹划在北京建一座古陶瓷艺术馆。见到记者,侯欣急于将复赛中的遭遇告诉记者。去年10月,侯欣接到了赛宝主办方的电话,得知他被作为特邀嘉宾赴京直接参加复赛的消息后,即从家藏的300余件收藏品中精心挑选出45件,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和一位朋友驱车前往北京。   记者亲眼看到,在宾馆内侯欣的房间里,一个大号行礼箱、两个中型手提箱密密麻麻塞满了五颜六色的精致小盒,每一个小盒内都是一件收藏品。可就是这些被侯欣看作“无价之宝”的东西,绝大多数却在此次赛宝复赛中,被专家一票否决,认定为新仿品。只有极个别的收藏品因体积太小,不能达到电视展示的效果而被迫“出局”。   值得一提的是,侯欣此趟往返京城的开销在1万元左右,这其中包括了住宿费、餐饮费、汽油费等。   对于40多件收藏品几乎被全盘否定的结果,侯欣表现出了极大的不满。说到复赛的场景时,侯欣很不解地说道:“我排了三四个小时的队,好不容易轮到我了,结果40多件收藏品,专家鉴定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更可气的是,我刚一打开盒子,专家就说是‘新仿’!”   侯欣从这次参加复赛的收藏品中挑选出一些,好让记者“眼见为实”。   一件北宋紫定描金碗,专家给出的理由是:宋代描金到了现在,应该都脱落了,而这件的描金尚未脱落,所以是新仿品;一件宋代磁州窑青花龙纹如意枕,据侯欣称,复赛时,他刚将此物从盒中取出,专家就说是“新仿”;一件汉中期青铜提梁小罐,侯欣介绍,此罐曾由多位专家掌眼,其中就有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青铜器鉴赏专家杜 松。这些专家对罐上的铭文、图案持不同意见,但未对此罐真假做出过明确的表态。   可是,这次复赛中,青铜组的鉴定专家认定此罐为后仿,字和图案是后刻。在鉴定现场,侯欣希望专家能给出“后仿”的理由,可专家们却缄默不语。此外,还有一件“蛇角”,长约20厘米,重50克,表面光泽,色泽青中间黄,有细密的竖行纹理。侯欣曾查阅有关书目,对此进行考证,认为它是一种钙化玉质之物。不曾料到的是,复赛中,专家认定此为“石头”,是“新仿品”。   值得一提的是,复赛现场,一位专家过目侯欣的瓷器后,声称自己能找出是哪个地方哪个人仿造了这些瓷器。侯欣当场表示要与这位专家立下字据,如果专家所说确系事实,他将愿赌服输“10万元”。可最终,此事不了了之。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