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竹锁五瘟
灵竹锁五瘟
灵竹锁五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竹雕由来已久。竹根雕刻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竹雕又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雕虽是小器,但往往精雕细琢。竹雕光传统手法就有透雕、浮雕、圆雕等,创作者不仅要有绘画、书法等功底,还要练就一番娴熟的刀功手法,对综合素养要求极高。
明清时期,竹雕发展到一个繁荣阶段,尤其是其雕刻技艺十分精湛,超越了前代。当时盛产竹子的江南嘉定和金陵,成为竹雕艺术的两大中心。嘉定派以朱鹤、朱缨、朱雅征祖孙三代为代表,他们能书善画,擅用深刻、浮雕和圆雕的手法,运刀自如,作品亲切自然。金陵派则以浅刻为主,不讲究精雕细琢,只就天然形态稍加琢磨,作品浑然天成。
在清代又出现了翻簧和留青两种技法,使竹刻艺术更趋于完善。当时的主要派系有以吴之潘为代表的薄地阳文浅浮雕派、以周颢为代表的陷地深刻派和以封锡禄、封锡璋兄弟为代表的立体圆雕派。
此件清中期的竹雕弥勒佛,高9.5厘米,圆雕,身披袈裟,大耳垂肩,坦胸露腹,双乳下垂,左腿平放,右腿略至起,双脚赤露相对,右手握佛串置于右膝,仰天恣意欢笑,此件作品雕刻细腻,刀法娴熟,自然流畅,尤其是弥勒活灵活现的面部表情和神气,刻画更是恰倒好处,为清中期竹雕佳作。
弥勒为佛教中人物,经常提着布袋,布袋中装有色、受、行、想、识五瘟之气,为了防止五瘟作乱,弥勒将他们封闭起来,让世人常乐。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