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古墓揭秘:唐盗墓器具如今成为文物

六安古墓揭秘:唐盗墓器具如今成为文物

六安古墓揭秘:唐盗墓器具如今成为文物

时间:2007-01-18 00:00:00 来源:央视东方时空

收藏 >六安古墓揭秘:唐盗墓器具如今成为文物

 CCTV《东方时空》1月16日播出节目《揭秘六安古墓》,以下为节目内容。   主持人(董倩):   安徽六安的汉代古墓发现已久,但是古墓里面到底葬着什么人,里面还葬着什么样的文物,一直以来人们是有着种种猜测的。不久以前,人们对其中的一座古墓进行了保护性的发掘,终于揭开了古墓神秘的面纱,一起去看一下。   记者 王跃军:   我现在是在安徽省六安市的双屯村,旁边的这条路呢,是正在兴建的从合肥到武汉的铁路。在双屯村这里有两座汉代大墓,大家看到那个土丘就是其中的一座。另外一座汉墓是坐落在铁路的路基边上,为对这个汉墓进行保护,现在正在发掘当中。在现场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群众在进行围观。   解说:   双屯村有距今两千多年的古代汉墓,是由来已久的事情。由于铁路的修建,它的保护性发掘从去年三月份一直持续到现在。那么这座汉墓究竟是谁的墓葬?里面又会有什么样珍贵的陪葬物品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座汉墓的整体结构,从剖面图来看,整个墓葬是由墓室、盖板、填土、封土等组成,其中墓室高2.5米,盖板厚1米,填土10米,封土11米。从平面图来看,整个墓室长12.4米,宽12米,是由外藏室、黄肠题凑、回廊、棺椁等组成,其中外藏室主要是放置一些陪葬物品的。   记者:   这里大家看到的,就是墓葬一二层之间的外藏室,这个外藏室里面有很多陪葬的物品。给大家指认一下,这个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铜壶,具体可能装酒的器皿或者是一种礼器。这个是人俑,木质的人俑,是一种站立的姿态,可以看到。再往这边来看,这也是一个人俑,从这个姿势来看,他是坐着的。大家还看到几个比较大的木头,据讲,像这样的都是陪葬的木马的马身,这是马的脖子。顺着再往这边看,这个就是马的马头,马头边上就是马蹄。这里还有一些可以辨认的东西,再看细长的那个棍,那个可能是散盖的支架。这个是陪葬的车的车轮。   解说:   那么我们在外藏室看到的陪葬品又有着什么样的细部特征呢?   记者:   这个地方应该是他的冠。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袁传勋:   是的。   记者:   这是鼻子?   袁传勋:   这个应该是鼻子。   记者:   这是双手抱在一起。   袁传勋:   对,双手抱一个装饰物吧。   记者:   这是裙子。   袁传勋:   对,这是裙子,这肯定是一个裙子,而且比较长的,腿还是比锻短的。   记者:   这上面是裙子皱褶。   袁传勋:   对,他可能这边出土的木俑裙子可能长短不一。   记者:   像这样的木俑,像这样的形象来说,在当时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袁传勋:   可能这个木俑,这里边大小,包括形状各异,可能是代表当时社会里级别之类的,或者级别、等级可能有点不同。   解说:   整个墓葬最外层三面都是外藏室,有丰富的陪葬品,这些陪葬品经过初步处置,将要运走,进行保护性处理。顺着外藏室再往里看,则是有大约25厘米见方、92厘米长的方木垒起的结构,这一结构术语叫“黄肠题凑”。   记者:   这个黄肠题凑是怎么解释呢?   袁传勋:   怎么解释呢,它这个木头啊,“黄肠”,它是史书记载,就是柏木、黄心、横着铺。“题凑”是向内,木心向内外。你看,这都是木心。   记者:   这当时应该是黄色的。   袁传勋:   当时史书记载是黄色的,我们现在见到的不是柏木的,是栎树的。   记者:   它这个一共有多少块木头组成的?   袁传勋:   现在数字在一千块左右。   记者:   大家现在从镜头看到的是外藏室,我们包括看到一些陪葬的物品。那么黄肠题凑里边是什么样子呢?经过特许,我们现在来到了黄肠题凑的内部,里边是不是有相应的陪葬品?里面的棺椁是什么样子的呢?我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