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有妖

牡丹有妖

牡丹有妖

时间:2006-12-26 15:48:00 来源:

收藏 >牡丹有妖

张大千那幅工笔花卉挂在我家挂了许多年了。画上题七绝一首,跋语说「华山秋牡丹八九月敷花,弥漫山谷,绚烂如铺锦,不减永嘉竹间水际也」。抗战前夕去过陕西华山的前辈记者说,记忆中山上那些花比牡丹清丽,花瓣少些,色质粉些,大千诗中「芳心也怨繁华歇,故着残粧向晚霞」当是此意:「何况这幅画还是壬辰一九五二年的作品!」他换一副眼镜再看清楚。「熟悉大风堂画艺书艺的人常说收藏张大千要藏他五、六十年代去国时期的清贵笔墨;三、四十年代太媚,七、八十年代太浪!」 我从来不敢乱收牡丹,怕她秾艳,怕她佻薄,怕她富泰。十多年前台北红豆小筑的方老师说,古时候的竹木牙角雕刻牡丹总是比画中牡丹好看,他家里那件明代宣德年款的剔红牡丹香盒是个明证,豪中养巧,玲珑脱俗,多少人出多少钱他都不卖。「牡丹欺人,」他说,「刻划太像则浅露,刻划于像和不像之间才算高逸。永乐年间的雕漆比宣德年制的更老练更别致,《帝京景物略》引了一句『宣款皆永器也』,莫非寒斋这件是永乐?」我找了好几年才找到一件跟方老师那件相似的明代牡丹雕漆香盒,不是剔红是剔彩,揣在怀里几乎闻得到官办果园厂的漆香! 方老师带过我到台北故宫博物院看永乐那件剔红牡丹香盒,他说那确是明代果园厂典型的名器,漆朱严守官定规格,施漆起码施了三十六遍。他要我留意香盒里干隆御题诗的末两句:「细鍼鐫永乐,谁与护而呵」,翌日还要我读潜斋索予明的《桼园偶摭》。喜好文玩,集藏文玩,喜的是岁月的风华,集的是敻古的知识,好玩极了。干隆皇帝那十个字影射了明代宫廷一段秘辛,故意歌颂永乐剔红牡丹香盒终于流传下来是神灵呵护之功。 康熙礼部侍郎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里的几句话是关键:「宣德时,厂器终不逮前,工屡被罪,因私购内藏盘盒,磨去永乐鍼书细款,刀刻宣德大字,浓金填掩之」。经过永乐风雅鼎盛了二十一年,宣德那短短十个寒暑的创造力也许不那么畅旺了,果园厂人才凋谢,老漆工老了死了,新漆工技艺参差,宣宗皇帝瞧不上他们做出来的厂器,师傅挨骂挨多了,只好私购大内旧藏的永乐盘盒,磨掉永乐鍼书细款,刻上宣德年制的大字,再填上浓浓的泥金遮掩旧款痕迹上呈交差。方老师说:「索先生说得对,明朝宦官滥权,欺君罔上,大内财物随便他们营私舞弊,漆工钻空子花钱让他们监守自盗,前代良工精品于是都偷出来卖给漆工换一碗果园厂的饭吃!」 听说台北故宫一件剔红秋葵大盘也是换了「宣款」的「永器」,我们那天转了一圈找不到,方老师只好查出一本《故宫文物月刊》让我看照片。走出外双溪博物院大门,方老师的朋友夏先生的车子早停在斜坡下的马路边等我们。我们到夏先生的办公室喝茶聊天。夏先生是鑑赏家,他感叹古董雕漆都让欧美市场炒贵了:「你碰机缘买得到几件万历和雍干的剔红该算有福了!」他说。一晃十多年,我这件剔彩牡丹香盒剔工「藏锋清楚,隐起圆滑」,跟明代漆艺大师黄成《髹饰录》里说的一样,每一片花瓣都露出剔彩分层漆髹的黄色、绿色和黑色漆光,纤巧工整,灵动有致,底边还配上一圈连环灵芝剔红花纹,直径六厘米半的漆盒于是藏满了五百年清贵的沧桑! 袁子才写〈水定庵牡丹〉说汪易堂访友路过水定庵,庵中牡丹盛开,花大如斗,庵僧告戒他「勿折花,花有妖,能为祸」!汪易堂不听,偏偏伸手摘牡丹,牡丹左右旋转,坚如牛筋,试摘几次摘不下,拿出佩刀割也割不断,拇指反而中刀流血。他情急大怒,用袍袖匆匆裹伤,从根部下刀割断一枝牡丹,回家养在花瓶里夸耀一番:「我今日获花妖矣!」他随即出门买药医手伤,走了几步细细查看,刀痕不见了,袍袖上也干干净净毫无血迹!我倾囊买下这件剔彩牡丹香盒那天心中真有刀伤淌血之痛,回家灯下细看越看越满意,伤口霍然平复,血迹霍然消失:牡丹有妖说的一定不光是水定庵的牡丹了。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