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变饰物錾花制发簪

豆芽变饰物錾花制发簪

豆芽变饰物錾花制发簪

时间:2006-12-09 14:58:00 来源:香港大公报

收藏 >豆芽变饰物錾花制发簪

  闪烁生辉,华丽璀璨,在昨日开幕的「第十四届香港国际珠宝厂商展览会」上,大部分展品都可以这些形容词来描绘,然而,该珠宝展首次特邀参展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首饰专业一批学生的作品,则多数以纯银,配以乌木、紫檀木、羽翎,为耀目的珠宝展注入一股艺术清泉。   这次参展的两位清华大学学生满芊何及潘妙,在展场向记者介绍了她们的作品。潘妙今年刚毕业于该校硕士班,现攻读博士学位。她说,这次共展出五十一件同学们的硕士毕业作品,每一件由设计到完成,都是一人亲手制作。「我们这些是艺术化首饰,在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去创作现代首饰。学院的设计不是最注重商业价值,待大家出外工作才考虑市场的需求,在学院内的要求还是创意第一。」潘妙认真地向记者解说。   潘妙爱豆芽活泼向上   制作程序一手包办,潘妙觉得这样才使作品更趋完美,因为画了创意图,不一定能成为现实,她在制作过程中还要调整自己的设计,令艺术与结构互相配合,例如她一系列以豆芽为主题的饰物,就是解决了许多技巧上的难题,才能完成。潘妙告诉记者,她喜欢豆芽给人活泼有趣,积极向上的印象,并且选择了用银来展现:「我买了很多豆芽回家,观察及画图,并且研究豆芽的结构。豆芽看来线条简单,但有很多小弯,要做成饰物却很复杂,因为要在头与枝干部分焊接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做的时候必须很细心。」   满芊何变化传统材料   满芊何在清华硕士毕业后,现已成为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传统工艺美术系教师,她的作品以银及乌木、紫檀木为材料。她分享创作心得时说:「我是将传统材质及技巧,加上现代几何线条来创作。例如银发簪运用了錾花工艺,这是传统制银的技巧,很难学,要花上百种工序才能完成,而我设计的三角图形,其直线比一些曲线变化的形状更加需要精确的计算,有时候越是简洁的设计,技巧上越难掌握。」   不过,由于满芊何以前学过工业设计,对于物料的配搭及技术难题的解决,有她的优势,所以另外一系列用银与木配合制作的手镯、项圈,吸引了参观者的视线。满芊何说,银与乌木的结合,是白与黑的强烈对比,而这系列饰物每一件零件,都可拆出来,佩戴者可随意增加或减少这些零件,增加了饰物给人的乐趣。   在这个展览中同学们的设计,都比较夸张,潘妙与满芊何解释说,学院中的设计都是结构上合理的,是能够佩戴的,但款式上的夸张,例如特别大的戒指,特别重的项圈,这方面则没有限制。   记者发觉,同学们的设计,大都以银、木为主,较少钻石、宝石,她们解释说,所有材料都要自行购买,因此大家在选材上,都较多选择既有高贵气质,价钱又不太贵的银。潘妙说,最近同学们在广东购买了一批玉石,接下来会探索这方面的创意。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经已成立金属工艺专业,到了二○○二年正式更名为首饰专业。这次展出的作品全为该系教授唐绪祥及其学生创作。   上述展览即日至本月十日在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一号展览馆的香港珠宝厂商展览会举行,位置是L20。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