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运河宿州段考古彰显“运河文化”丰厚积淀

隋唐运河宿州段考古彰显“运河文化”丰厚积淀

隋唐运河宿州段考古彰显“运河文化”丰厚积淀

时间:2006-10-24 16:45:00 来源:光明日报

收藏 >隋唐运河宿州段考古彰显“运河文化”丰厚积淀

 发掘遗址面积600平方米,清理发掘水井4眼、墓葬1座、灰坑1个,出土各类文物标本1400余件——历经四个多月的紧张抢救性发掘,由安徽省文物考古所主持的隋唐大运河宿州段遗址考古发掘以文物种类众多、数量巨大引起考古界的高度重视,专家评价:出土文物,见证了隋、唐、宋的兴衰历史,彰显出“运河文化”的丰厚积淀。   隋唐大运河开挖于605年,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以洛阳为中心,东北通到涿郡,东南到余杭,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大动脉。由于历史原因,隋唐大运河多段已不复使用而成为遗址。这些保留了大量历史遗存的地下文化遗产宝库,是研究隋、唐、宋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载体。隋唐大运河遗址在宿州境内130多公里,占全长的五分之一左右。因为建设的需要,安徽省和宿州市有关部门按照《文物保护法》要求,于2006年4月至8月进行了首次考古勘探和抢救性发掘,累计钻探面积20000平方米。   此次抢救性发掘是隋唐大运河流经宿州的遗址中的一小段,为完整科学地解剖古运河在宿州境内的结构,依据考古勘探资料,考古专家把发掘的地点选在文化层较厚,遗迹现象较多的地段作了一个横断面。经发掘得知,古运河河口宽为32.65米,河底宽近20米,深5米,河口南高北低,南端高出北端近1米;依照河道的断面堆积情况,文化层自晚至早分为九层,基本上反映了河道的开凿、使用、废弃的年代。首次掌握了运河河床剖面的第一手资料,弄清了运河宽度及河床基本结构,基本掌握了运河开凿技术、疏浚、使用等信息。   据介绍,此次发掘出的文物主要有瓷器、陶器、铜器、铁器、骨器、石器、琉璃器、玉器及动物骨骼等,其中瓷器所占比重约为85%。瓷器归属的窑系有邢窑、寿州窑、白土窑、巩县窑、越窑、长沙窑、定窑、钧窑、磁州窑、景德镇窑、建窑、吉州窑等二十多个。出土瓷器涉及窑口众多,数量大,器类丰富,实属罕见。尤其是北宋磁州窑珍珠地花卉白釉钵,唐代巩县窑绞胎枕、三彩枕,长沙窑褐釉象座枕,寿州窑黑釉枕,北宋定窑花口瓜棱腹小底青白瓷瓶等造型典雅,工艺精湛,均属不可多得的珍品。出土的宋代水晶坠饰、唐代骨篦、骨笄、骨钗和唐宋瓷塑人物、玩具、动物都别具一格,耐人玩味。出土瓷器有生活用具、文体用具、装饰用品、医类用品和玩具,其中一个唐代的“捶丸”引人注目,有关专家判定此物系“最古老的高尔夫球”。   专家评价:隋唐运河宿州段遗址发掘当是中国运河考古实践的一次重要的考古发掘。通过这次发掘,为深入研究“运河文化”及唐、五代、宋瓷器等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实物资料,对研究中国漕运史、商贸史、陶瓷史暨隋、唐、宋的兴衰史,提供了大量的实物佐证。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