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经》:怀川女子的千古文章

《黄庭经》:怀川女子的千古文章

《黄庭经》:怀川女子的千古文章

时间:2006-10-10 16:46:00 来源:焦作日报

收藏 >《黄庭经》:怀川女子的千古文章

书圣王羲之说:“书家不写《黄庭经》,笔中岂能有神灵?” 诗人陆游说:“白头始悟颐生妙,尽在黄庭两卷中。” 太极拳始祖陈王廷说:“黄庭一卷随身带,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 是谁,让一部《黄庭经》有了如此巨大的力量?历史如能拉回到1700年前,我们便可见到这位生活在怀川大地上的神秘女性,她的名字叫魏华存。 京城官宦女 落户到怀川 公元252年春天,山东济宁徽山的一个大户人家里,一个女婴诞生了。这个女婴的父亲叫魏舒,当时是深受司马氏家族器重的相国参事、右光禄大夫,后来官至右司徒,封文康公。父亲钟爱这个出生时便带着不凡气质的女儿,给她正式取名魏华存,字贤安。 在目前能找到的所有资料中,都认为魏华存出生在山东济宁的薇山,实际上,魏华存出生的时候,其父已是深受司马昭器重的朝中重臣,是不可能待在老家的,所以,魏华存应该出生在京城洛阳。魏华存在父母的关心和抚爱下渐渐长大,但渐渐长大的她不光文静少语、知书达理,而且对道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每天关起门来在屋里静静地默读《庄子》、《老子》。父母虽然反对,但拗不过女儿的坚持。魏华存长大了,到了该嫁人的年龄,父亲为她选了很多门当户对的佳婿,都被她拒绝了。在她24岁的时候,父母再也不能容忍她一意孤行,强逼着她嫁给了当时朝中年轻的太保掾刘文。刘文年轻英俊,才华出众,和魏华存结婚后,由于老丈人的帮衬,很快就被朝庭派往富庶的怀川郡修武县任县令。作为刚刚结婚的年轻夫人,魏华存随着丈夫一起来到了修武任所,实实在在做起了县令夫人。但很快地,魏华存就不适应了,因为她喜欢的是独居一室,默读静修,研究她的老庄哲学,做县令夫人的繁杂应酬和生活方式,与她的理想相差很远,让她常常烦恼无比,虽然和刘文同住在县太爷府内,魏华存却常常独自吃斋,几年后干脆晚上也不和刘文住在一起。 凡人变神仙 漫长修行路 魏华存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虽然战乱频仍,政治黑暗,但文学和学术都比较活跃,在其之前的“建安七子”和与其同时代的“竹林七贤”,对同处怀川的魏华存都有过较大的影响。以致成年后的魏华存一心向道,静居默读,并有过终身不嫁的念头。 魏华存常常到怀川山水间去寻仙访道,有一天她来到沁阳北部的阳洛山中,很快就被这里人间仙境似的景致迷住了。 魏华存住进了阳洛山中的二仙洞,开始了在怀川大地长达近40年的漫长修行。 据《太平广记·女仙》上讲,魏华存在洞中修行百日后,忽有一天,太极真人安度明、东华大神方诸青童、扶桑碧阿阳谷神王景林、小有仙女、清虚真人王褒降临夫人修行之地,告诉夫人说:“你专注三清,勤苦到如此境地,我等受扶桑大帝君之命,特授你神真之道。”于是,让随行玉女打开玉笈,拿出《上清真经》31卷,说:“我昔潜心学道,遇南极夫人,西城王君,授我宝经,诵经习行,才成真人,今日全部传授与你。”随后,清虚真人王褒起立,毕恭毕敬执书而祝:“奉泰帝之命,于良辰吉日,以褒昔精思于阳洛山的宝书,传与魏华存,计31卷,华存当谨守明法,修真成仙。”于是,将经书亲手授予夫人。授毕,众真人隐形而去。 这样的情景当然是神化了的传说,实际情况应该是,魏华存在对搜集到的道学著作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还将其中的许多医学及养生方法在自己身上试验,在实践中进行验证。渐渐地,魏华存对医学、养生学有了很深的造诣,于是,她开始将自己的心得和上述诸多理论的精华部分进行融合、精研、提炼,历时数年,终于写出了集中国古代医学、养生、道学之大成的《黄庭经》。《黄庭经》分《太上黄庭内景玉经》、《太上黄庭外景玉经》两部,以七言韵文著成,系统地提出三丹田、八景、二十四真的理论和相应修炼方法,成为影响中国1000多年的道教养生修炼专著。 一部《黄庭经》 千年养生学 “黄庭”是指人体中央与外界四方。外指天、地,内指人本身脑中、心中和脾中,内外相辅称“黄庭”。《黄庭经》以七言口诀方式和形象贴切的描写比喻,把人的四肢五官、五脏六腑、肌骨经络、知觉思维、阴阳五行与日月星辰诸“神”相结合,说明人只有存思炼形,积精累气,保持阴阳平衡,才能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成就道业。 《黄庭经》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黄庭经》在医学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最早提出了脑中枢的理论,这比俄国的巴甫洛夫的中枢神经理论早了1600多年,比法国的笛卡儿早了1300年。中国古代医学界始终认为心主一切,但《黄庭经》则创造性地宣称,人的脑室及面部五官、胸腹内五脏六腑及肠胃等器官,皆有真人神仙居住其中,修炼者常诵经书,默念神名,存思身神形貌,便能通神感应。 发源于焦作温县的太极拳,其创始人陈王廷也是一卷《黄庭经》随身携带,随时翻阅研习,终于创造出震惊世界的太极拳,而《黄庭经》则是太极拳养生运气的理论基础。 在艺术方面,《黄庭经》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书法。传说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最喜欢抄写《黄庭经》,每抄一篇必有新的感悟。从科学的角度说,书法是修养和艺术相结合的一种表现形式,书法家如能熟读《黄庭经》,便会在修养方面达到一定境界,那么书法上的进步当然也就突飞猛进了。因此,西晋之后的大书法家,几乎没有不抄写《黄庭经》的,唐宋时代如大书法家褚遂良、颜真卿、黄庭坚、苏轼等,都留下有与《黄庭经》相关的作品。 阳洛山寻踪 英名存千古 1987年开始,沁阳市人民医院医生张景华和紫陵镇退休干部秦泰昌用近20年的时间,苦苦追寻魏华存的历史踪迹,终于用数以百计的历史佐证,赢得了权威专家的认可。他们的依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当地百姓和道教信徒流传千百年的故事、传说。二是历史记载。《济宁府志》、《太平广志》、《怀庆府志》、《上清经述》、《茅山志》、《后仙传》、《衡州府志》、《刘氏族谱》以及众多的碑刻,均对魏华存在怀川及阳洛山生活和修行有记载。三是阳洛山中有关魏华存的遗址。 隐云台位于阳洛山沐涧沟的最西端,为一周长约数百米的圆形开阔地,四周是高百余米的陡峭悬崖,雨季瀑布似帘,水帘内即是隐云台,台上有一石造洞房,魏华存常在这里修养真性,并被传说为与众多神仙相会。 在阳洛山西南部的半山腰上,有一天然石洞,当地人称二仙洞,洞深约60米,洞壁有自然形成的各种造型和图案,并有唐代游人题字。传说魏华存常在这里闭关修行。在阳洛山西北部有一北高南低的三级平台,东西宽40米,南北长百余米。平台上有一股清泉涓涓流出,人称“圣水泉”。传说魏华存当年就每天在这里汲水饮用。 唐宋间曾在沐涧沟修有一座鸣玉亭,现亭虽已毁,但一块大石之上的篆体大字“鸣玉亭”三字依然清晰可见,传说字为魏夫人所书。当地百姓曾在沐涧山圣水泉旁为魏华存修建了“魏夫人祠”进行祭祀。《怀庆府志·金石篇· 唐沐涧魏夫人祠碑铭》载:“魏夫人阳洛山修成真人,兹为立祠。”祠建自南北朝,后废于战火。 在阳洛山东麓,仙神河东岸曾有规模宏大的“紫虚元君祠”,为唐初所造,规模庞大,金壁辉煌。北宋时因多次在这里祈雨灵验,宋徽宗御赐为“静应庙”。御赐匾牌之后,原“紫虚元君祠”改为庙内的主殿, 名“紫虚宫”。紫虚宫后面,还有一奇特的飞来石,正中彻地通天裂开一道半米来宽的缝隙,顶面平整,上建“梳妆台”,传说魏夫人常在此梳妆打扮。 魏华存晚年适逢天下战乱,西晋灭亡,东晋建立,当时刘文已死,为避战乱,66岁的魏华存和长子刘璞、次子刘遐渡河越江南下,到达南岳衡山黄庭观,在那里继续修行16年后病逝,这是被后人尊称为“南岳魏夫人”的缘故。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