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级”画家漫长崛起 中国当代油画遭遇“井喷”
“百万级”画家漫长崛起 中国当代油画遭遇“井喷”
“百万级”画家漫长崛起 中国当代油画遭遇“井喷”
核心提示
2001年一部台湾连续剧“流星花园”让人记住了4个火速窜红的男孩——F4。从2005年起,中国4位当代艺术家王广义、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的作品因屡次在国内外拍卖市场上打破百万纪录,而被戏称为当代艺术的“F4”:今年3月,在纽约苏富比举行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春季拍卖中,张晓刚的《血缘:同志第120号》一鸣惊人,拍出了809.7万元的价格,一举树立了中国当代油画市场前所未有的“地标”。在5月份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中,王广义的《劳力士》(2003年作)更是以416.368万元的价格刷新了个人作品价格的新纪录。近年来,中国当代油画价格的急速飙升、市场的迅速崛起,让所有人对中国当代艺术实力刮目相看。
日前,“东北当代艺术展(1985-2006)”在广东美术馆开展,作为东北当代艺术家的一面“旗帜”,王广义的代表作《大批判》系列和《极地》系列再次成为展览中的焦点。为什么国内外大资本对当代艺术尤其是油画青睐有加?F4的不菲身价,含有多少“水分”?中国当代艺术未来发展空间究竟有多大?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特别专访了王广义和美术界、拍卖业的资深人士。
“百万级”画家的“漫长”崛起
“刷新、连续刷新”,中国当代油画在过去12个月里,以奇迹般的方式在国际拍卖市场持续“井喷”。在苏富比、佳士得等国际性拍卖行的热捧下,国内艺术市场被大幅度激活,在今年国内的各大春季拍卖会上,当代艺术行情可谓一枝独秀,大大抢去了近现代绘画等其它艺术板块的风采。
6月29日,法国巴黎,中国现当代艺术品拍卖会隆重举行,共有96件中国艺术家创作的油画、版画、摄影和雕塑作品参加拍卖,最后成交53件作品。这是欧洲第一次举行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也是欧洲迄今为止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中国现当代艺术作品拍卖会。现场气氛热烈,王广义的作品《夏奈尔5号》掀起了竞拍高潮,竞买者纷纷举牌,最后被一位法国买家以13.53万欧元的价格拍下,而原估价仅有4.5万至5万欧元。
记者获悉,苏富比如今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今年香港秋拍的拍品,张晓刚的作品“血缘系列:大家庭”估价就高达880-1200万港元。相比之下,齐白石的国画作品《毕卓盗酒》,尽管被认为是大师人物画中的精品,估价仅为80-120万元之间。去年底以来,在以纽约和香港地区为代表的拍卖市场上,中国油画无论是在成交额还是成交量上,都远远超过了中国书画。
王广义传奇:从铁路工人到中国的“安迪·沃霍尔”
2006年的国际艺术品市场,中国当代艺术注定要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王广义的名字一再被提起。从2006年春季开始,王广义作品的价格出现了急速上涨的趋势。
抽雪茄、住CBD最好的房子、拥有两间宽敞明亮的画室,作品一出即在国际市场上受到追捧,无论是在世俗的物质标准、还是不唯功利的艺术标准,王广义都可以算是成功了。当自己的油画创作在国际市场上,接二连三地冲破百万大关的时候,身为F4领袖的王广义,在记者面前摆明态度:拒绝谈钱。拒绝是一种姿态,这或许与他漫长艰辛的过去不无关系。
王广义1957年出生于哈尔滨一个毫无艺术背景的家庭,小时候因为窗花剪得好被父母送去美术班。初中毕业后作为知青下乡劳动3年。王广义用“痛苦”形容这段经历,“那个年代,人们以粗犷为美,像我这种多愁善感的性格便显得格外地不合时宜,所以备受欺凌,凡是苦活脏活都推给我干。”
返乡后,王广义回哈尔滨当了一名铁路工人。恢复高考后,王广义连续3年都失利,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但王广义却对那时的生活充满留恋:“逃火车票、借宿办公室、激动地整夜与人交谈思想……激情洋溢。”终于第4年,赶上了浙江美术学院在全国招生10人。
85美术新潮中,王广义与舒群等人倡导、成立了“北方群体”。之后,王广义加入珠海画院,组织了一场试图探讨当代艺术的“珠海会议”,差点招致被开除的命运。整个80年代,王广义带着带着妻女四处辗转流离,没有卖出过一幅画。
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展上,王广义画了三幅打有方格的毛泽东画像,这组作品让他在当时的艺术界大出风头,也是他以后作品的转折点和真正的起点。“可是,当时的生活只能用潦倒来形容。离开珠海画院到北京,没有工资,没有单位,没有任何保障,每年就靠几个企业界的朋友花几万元买走我的两三幅画。”
90年代初,王广义的命运才开始被真正改变,他创作的《大批判—可口可乐》在意大利的《FLASHART》封面发表,从那时候开始王广义通过参加各种国际性展览,逐渐的关注。直到2005年5月1日,王广义在2002年创作的油画《大批判——安迪·沃霍尔》以高出预估价一倍的价格108万元人民币成交。这个头发长长、快言快语的艺术家在将近50岁时以“百万元画家”、“中国的安迪·沃霍尔”形象,走入了更多人的视野。
面向“百万元”的出击与坚守
跳跃的高度依赖于助跑的长度,这几乎是今日声名赫赫的“F4”的共识。岳敏君几年前天天吃泡面的时候,不会想到会有一幅画卖到几百万的今天。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同志》的成交价是98万美元,创了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最高纪录,而当年他的出售价格却仅为1万美元。在这些幸运的当代艺术家经历“天壤之别”的同时,中国当代艺术同样在爆发来临之前承受过压抑和失落。
就在两年前,中国内地拍卖业巨头嘉德春拍时,油画成交额只有2000多万元,当年的秋拍就增长了一倍;而2005年春拍又上升到7000多万元,到秋拍时就上到了1.2亿元。业界人士把当代油画市场的异军突起归结为:中国国力的强盛、具有鉴赏力、购买力阶层的崛起,油画的艺术形式在东西方世界的易于沟通和接受,当代艺术作品良好的国际流通性,投资增涨稳定、回报率高……
2006年,不仅是“F4——王广义、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徐冰、蔡国强等前卫艺术家的作品也有大幅度升值,甚至是一些不为人知的年轻艺术家、美院毕业生的毕业作品价格也被随势抬升。如今,张晓刚、方力钧、刘小东的作品都是过去的20倍,这个增值过程就好像滚雪球一样。
2006年上半年,中国当代艺术的总成交额已经接近10亿人民币。中国当代艺术,特别是油画正在成为拍卖业最快的增长点,搞当代艺术被人戏称为“中国最暴利的行业”。然而,一些已经晋身百万的画家们却希望能多少避开市场的干扰。他们大多拒绝对方制定绘画主题的形式,张晓刚就说“我不为市场画画,我画我自己的,然后再形成一个市场。”曾梵志也从不接受定画,“一想到要画预定的画,整个心情就全坏了。”
“泡沫”疑问与“千万级”展望
艺术品市场、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是公认的三大投机市场,也是最容易产生资产泡沫化的地方。艺术市场的暴涨、当代艺术的“井喷”,使得艺术市场化问题再度浮出水面。这让人联想到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艺术市场的泡沫,当时借助于日本经济腾飞,艺术市场也随之迅速成长壮大,艺术品价格更是一路飙升,频出天价。但几年内,这个泡沫就随着艺术市场丑闻和经济滑坡而突然破灭,导致日本艺术市场进入长达十几年的冰河期。
著名策划人黄燎原就认为,泡沫化的最大危险就在于拍卖行使劲抬升价格,而艺术家忍受不住这种诱惑,纷纷要求涨价。但实际上,拍卖行的价格并不能代表一个正常市场的价格。一个好的艺术家的价格通常在10万元左右,而现在一拍就到了几十万元,“这种价格很有可能在未来出现问题”。
中国当代艺术的骤然发力,真的是建立在一堆浮夸与虚妄的泡沫之上的吗?广州嘉德油画部经理黄娟认为,去年至今中国当代油画风生水起的局面“泡沫肯定是有的”,但她坚持表示,嘉德只会严格按照程序完成拍卖,并不会参与其中。有意思的是,著名国际策展人、艺术经纪人程昕东却认为,现在就谈中国油画的“泡沫”为时过早,他估算,中国当代艺术肯定还会乘着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的“东风”再火上一把,“可能要到2012年之后,才会进入一个调整期,有些作品价格会有所回落,但真正有价值的作品肯定会保持坚挺,甚至进一步上扬。”
同时,也有人指出,“中国符号”、“中国标签”相类似的作品虽然取得了市场的成功,但是这实际上是对外国人艺术需求的一种“投其所好”,因而被国内学术界批判为“后殖民”主义逻辑下的妥协。国内还不断有声音提出,在当代艺术市场中,拍卖行情的排名与艺术史的真实排名已经极不相称。黄娟和程昕东都认为,跟风的倾向在“F4”出名之后,已经在一些更为年轻的创作群体中出现,比如“大脸画”、天安门等元素的普遍弥漫。有一点他们与黄燎原的见解类似:在健康、良性且成熟的环境中,美术作品的商业价值最终是与学术价值平行的。
程昕东表示,现在就将王广义30万美金和波普艺术之父安迪·沃霍尔100万欧元的“均价”比较是不恰当的。在不久的将来,在西方人把持话语权的当代艺术界,出现安迪那样“千万级别”的中国大师并非不可能。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