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油画春梦与梦醒时分

民国油画春梦与梦醒时分

民国油画春梦与梦醒时分

时间:2006-08-08 10:12:00 来源:

收藏 >民国油画春梦与梦醒时分

“民国油画是一场春梦,也是一场真实的悲剧。”在南京四方美术馆的会议室里,陈丹青对民国油画脉络的断裂深感惋惜。   不久前揭幕的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民国油画收藏展”,展出了包括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关良、关紫兰等在内的民国画家的百余幅作品。在四方美术馆馆长、艺术评论家李小山看来,这些油画家都是被遮蔽、被贬抑的一群,即使像徐悲鸿、刘海粟这样的大名家,也是同样的命运:“提到刘海粟,就是山水画;提到徐悲鸿,就是马。他们的油画不太有人过问。”    在1930年代,国内有两个国立美术专科学校,分别在北京和杭州。还有3个私立美术学校,是刘海粟的上海艺专、汪亚尘的新华艺专(上海)和颜文樑创立的苏州美专。再就是南京中央大学的美术系,徐悲鸿任系主任。    学校少,教师也不多。但就这些掰着手指头就能数得过来的油画家,却也“闹”得轰轰烈烈:“民国油画主要有三个系统,一个是林风眠主政的杭州艺专,一个是刘海粟主政的上海艺专。杭州那批人讲拉斐尔,讲马蒂斯,讲塞尚;上海艺专讲米开朗基罗,讲凡高,讲毕加索。”陈丹青说。“徐悲鸿是另外一路,讲大卫,讲伦勃朗。”    李小山谈到徐悲鸿和刘海粟的论争,“徐悲鸿和刘海粟是天敌。刘海粟讲徐悲鸿死板,这都什么时代了,还在抠素描,还在画写实,艺术就是表达感情,充分、淋漓尽致地表达感情。徐悲鸿讲他,我可以十年不画,等你十年,你也画不到我这样的素描功底。”    日本的侵略打断了民国油画现代风格的发展进程,写实主义逐渐成为主导风格。抗战结束后,徐悲鸿应聘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在全国形成了一个以徐悲鸿为核心的写实主义画家群。    1949年新中国成立,由于意识形态的需要,艺术上全面苏化,写实主义成了惟一的表现方式。“这里面最脆弱、最诚实的一批人,在1949年以后敏感地意识到自己是多余的。他们绝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放弃。”陈丹青很惋惜。在他看来,这些人已经具备了成为艺术大师的可能性,虽然“还没有到太成熟、大放光彩的时候,但是已经有了含苞欲放的感觉了”。    关紫兰在1930年代从日本回到中国后,多次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宋子文还出席过她的画展开幕式。上海著名杂志《良友》曾称她为油画家中的佼佼者。“那么有才华的一个人。”陈丹青相当感慨,“可是她解放后隐居上海,完全不画画,一直活到1980年代。”    对于李小山而言,遗憾的是,连这些人在民国时代的油画作品都很难亲眼见到。“这些作品本身就具有某种力量,而并不因为它是一个古董。有艺术理论家看了民国油画后说,我们20世纪前半段的艺术史要重写了。这就是力量。”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