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石濑

陈石濑

陈石濑

时间:2006-08-08 16:23:00 来源:中国艺术品

收藏 >陈石濑

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陈石濑先生年近九秩,怀旧情愫日浓。他在抗日战争前后的往事仍历历在目,而其时所收藏的两件名家丹青墨宝常令他感慨万千。 抗战前夜,形势险恶。浙江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浙江美术学院前身)潘天寿教授因忙于学校内迁准备工作,离杭州时匆忙中顾不了带走自己创作的巨幅山水画、印章和一大批画稿照片。不久,这些珍贵之物被人盗走,流入上海古玩市场。1938年春夏之交,陈石獭在一家古董店看到悬挂于壁上的一幅八尺横披山水画。此画笔墨雄奇,气势磅礴,气韵生动,吸引了陈石濑的视线。近前看题款,眼睛一亮,不禁惊讶:“这是潘天寿先生的画作”陈石濑与潘天寿、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等国画大师在20世纪30年代加入“中国画会”,有幸与潘天寿结忘年交,钦慕他的人品画品。潘氏淡泊名利,从来不愿为售画折腰,拍卖市场上难见他的画作,故收藏界对他的画尤为珍视,有的人甚至愿出数千块银洋觅求他的一幅精品。陈石濑偶然发现潘天寿的巨幅山水,见物如见故人,喜出望外,急欲买下。当时虽因战乱而使画价猛落,可他囊中羞涩,只好望画兴叹,空手而归。但他仍不死心,对妻子罗霞说:“今天我在古董店看见潘天寿先生的画,那是一幅精妙之作。潘先生为了抗战,共赴国难,舍家忘我,已经随校到内地去了。他是不卖画的,那些画作、印章和画稿照片可能是他忘了带走流入古玩市场的。这些艺术品都很珍贵。我们不能眼看它散失”妻子通情达理,当晚取出积蓄的钱,又向邻居借了一笔,交给丈夫,她说“潘先生与你的老师郑午昌是挚友,又是你的忘年交,应该把那些艺术品买下来,好好保存。”次日清晨,陈石濑早早走出家门,急匆匆赶到古董店,购得潘天寿的一幅山水画。四方篆章和所有画稿照片。 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陈石濑先生年近九秩,怀旧情愫日浓。他在抗日战争前后的往事仍历历在目,而其时所收藏的两件名家丹青墨宝常令他感慨万千。 抗战前夜,形势险恶。浙江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浙江美术学院前身)潘天寿教授因忙于学校内迁准备工作,离杭州时匆忙中顾不了带走自己创作的巨幅山水画、印章和一大批画稿照片。不久,这些珍贵之物被人盗走,流入上海古玩市场。1938年春夏之交,陈石獭在一家古董店看到悬挂于壁上的一幅八尺横披山水画。此画笔墨雄奇,气势磅礴,气韵生动,吸引了陈石濑的视线。近前看题款,眼睛一亮,不禁惊讶:“这是潘天寿先生的画作”陈石濑与潘天寿、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等国画大师在20世纪30年代加入“中国画会”,有幸与潘天寿结忘年交,钦慕他的人品画品。潘氏淡泊名利,从来不愿为售画折腰,拍卖市场上难见他的画作,故收藏界对他的画尤为珍视,有的人甚至愿出数千块银洋觅求他的一幅精品。陈石濑偶然发现潘天寿的巨幅山水,见物如见故人,喜出望外,急欲买下。当时虽因战乱而使画价猛落,可他囊中羞涩,只好望画兴叹,空手而归。但他仍不死心,对妻子罗霞说:“今天我在古董店看见潘天寿先生的画,那是一幅精妙之作。潘先生为了抗战,共赴国难,舍家忘我,已经随校到内地去了。他是不卖画的,那些画作、印章和画稿照片可能是他忘了带走流入古玩市场的。这些艺术品都很珍贵。我们不能眼看它散失”妻子通情达理,当晚取出积蓄的钱,又向邻居借了一笔,交给丈夫,她说“潘先生与你的老师郑午昌是挚友,又是你的忘年交,应该把那些艺术品买下来,好好保存。”次日清晨,陈石濑早早走出家门,急匆匆赶到古董店,购得潘天寿的一幅山水画。四方篆章和所有画稿照片。 抗战胜利后,陈石濑携画返回上海,与当年许多题册页的同道重逢,激动不已,庆幸中国人民打败日寇,收复国土。已受聘为国立艺专校长的潘天寿于1946年从重庆搭机,重返杭州,筹办修复校舍、准备复课等事。一天,他到上海出差时与陈石濑相遇,一见面陈就紧紧握住潘的手,神秘兮兮他说:“潘先生,我送你几份礼物,你一定高兴。”当即如数奉还1938年所购潘氏画作、印章和画稿照片。潘见到散失多年的宝物,惊喜之余连声道谢:“你花的钱,按现价补偿。”陈石濑婉言坚拒,坦诚地说:“君子之交淡如水,重情重义不重财,你的钱我一分也不收。”潘天寿见此,脱口赞道:“你为人诚实,虽喜收藏但不贪利,精神可嘉!”又说:“画丢了我可以重画,而印章落入不屑之徒手中,他可以借我的印章造假画,那就要损害收藏者的利益了。” 1948年秋,潘天寿再次赴沪办事,为答谢陈石濑,巧作安排,邀陈石濑一同到老友朱屺瞻家做客。潘天寿提议取"君子之交枯木竹石"之意,由三人联手作画,陈、朱皆赞同:“我们难得见面,今日合作走笔,留画传情,很有意义。”潘天寿是最负盛名的大画家,理应由他唱“主角”,可他一再谦让,请陈石濑率先写竹,他补兰花、枯木,朱屺瞻补石。三人当场在四尺整张宣纸上泼墨挥洒,潘天寿在这幅水墨画上题“小园四友”四字,落款由三人共同署名。画毕,潘天寿如释重负,对朱屺瞻说:“石濑喜收藏,此画由他保存吧。”朱屺瞻虽喜爱丹青,但他虚怀若谷,点头赞同。潘天寿所画的兰花、枯木是他擅长的笔墨,朱妃瞻笔下的石亦精到。许多同道观赏了《小园四友图》画作赞不绝口:“珠联璧合,上乘之作。”画商闻讯,纷纷登门拜见陈石濑,有的人愿出高价收购,陈不为所动,婉言谢绝:“这是非卖品,我要永远留作纪念。” 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潘天寿,朱妃瞻两位国画大师先后谢世,画作《小园四友图》已是文物,成了传世珍品,陈石濑对它格外珍惜,他对子女说“潘、朱两位老先生都是画坛一代宗师,万不可送出去拍卖,要留下哺育后代。” 近日,笔者访问陈石濑,述及文物保护,他说:“一本赠言册页,一幅《小园四友图》,是抗日战争的见证,我当不忘国耻,终身珍藏。”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