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片25年沉浮向何处
极限片25年沉浮向何处
极限片25年沉浮向何处
“歇夏”后的邮市并不是一味沉寂,至少有一款邮品始终独自打拼,这就是全称为《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吉祥物》、编号MC·AY1的雕刻版极限明信片(以下简称“会徽和吉祥物”极限片)。虽然这名称读上去有些拗口,但老集邮人都清楚,它不过是MC极限片的一个变种,是MC极限片大系列的延续。
“会徽和吉祥物”极限片全套6枚,发售日期4月5日。其问世后,在市场的价格波动较大,高时价格达到165元,低时价格在85元附近。近期因有MC·AY2《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运动项目1》后续(全套4枚,8月8日发售,折光设计,售价依旧高达40元),市场价格又有所抬高,在92元上下浮动。
极限片全称极限明信片,它有不可缺少的三大要素:明信片、邮票和戳记。将邮政有效邮票贴在与邮票题材(图案)和谐一致的图画明信片画面上,盖与邮票及明信片主题直接或间接联系的邮戳。制作时,要求三者达到最大限度的一致,以相互照应,相互补充。以制作、收集、鉴赏和研究极限明信片为主体的极限集邮,最早起源于欧洲,现已风靡世界邮坛。MC极限片是中国集邮总公司制作发售的“官片”。中国集邮总公司制作邮品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7年,产品是FDC首日封。MC极限明信片系列的开发是1982年的事。
1982年,中国集邮总公司共推出了两套MC极限片,一是MC1《益鸟》,一是MC2《辽代彩塑》。前者5枚一组,画面为田世光的绘画作品,分贴5枚邮票,发售4.92万套,定价2.14元(邮票面值1.14元);后者4枚一组,画面为与邮票同图的摄影作品,定价1.74元(邮票面值0.94元),发售4.2万套。由于《辽代彩塑》的图案面积只有7厘米×10厘米(明信片规格14.8厘米×10厘米),不符合极限片“画面不得小于片幅的75%”的要求,因此属于不规范片。之后的1983年、1984年,又各有两套极限片问世,分别是MC3《黄帝陵》和MC4《朱 》,两者都是3枚一组,同为摄影片。有区别的是,《黄帝陵》定价0.98元(面值0.36元),发售4.9万套。《朱 》定价1.56元(面值0.96元), 发售4.94万套。1985年是MC极限片空白年。1986年,断点再续,当年推出MC5《木兰》。受当时邮市疲软的大环境影响,这套3枚一组、定价1.35元(面值0.96元)的《木兰》只发售了2.9万套,为前一款的3/5,这也是中国集邮总公司发售量最少的一款MC极限片。
自1987年MC6《猛禽》始,极限片的发售量开始逐年上行,当年《猛禽》为6万套,是《木兰》的两倍。1988年MC7《麋鹿》16.95万套, MC8《兰花》15.8万套。1989年MC9《雪豹》略有压缩,为9.8万套。1990年MC10《11届亚运会》也只有8.07万套。1991年,MC11《野羊》的发售量再次上行,达到了18.5万套,超出了《11届亚运会》发售量的两倍。1992年后,以编号邮票制作的MC极限片,发售量更是直线上升,其中MC12《鹳》39.3万套,MC13《25届奥运会》41.5万套,MC14“十四大”42.25万套。到MC15《野骆驼》,又跳空高行至91.05万套,创下它历史新高。接下来的MC16《古代漆器》87万,MC17《紫砂壶》52.31万套,MC18《鹤》30.13万套。到此时止,MC极限片非理性发售才逐步得到遏制。
在中国,极限片热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而市场对MC极限片的认同,则在1991年之后,并在1995年至1998年形成高峰期。其中几款高档的MC极限片,1997年3月时,市场喊价分别为:《益鸟》590元、《辽代彩塑》340元、《黄帝陵》450元、《朱 》150元、《木兰》800元、《猛禽》200元、《11届亚运会》200元。后大势走软,MC极限片的热度也有所减弱。同是这几款MC极限片,经过长达9年阴跌,现在的市价分别为:《益鸟》100元、《辽代彩塑》120元、《黄帝陵》120元、《朱 》 50元、《木兰》420元、《猛禽》100元、《11届亚运会》60元。
从MC极限片发展历史看,近期市场对它的热炒,仍属非理智行为。深层次分析,其炒风之源出自制作方。其中最让人不明白的是,6枚一组的“会徽和吉祥物”不过是6张贴有邮票的图片,凭什么从中国集邮总公司出来就可以卖到60元?同样《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运动项目1》也只是4枚一组,只因加了个所谓的“折光”, 售价就达到了40元。如此暴利的天价,不知道中国集邮总公司是如何核算生产成本的,又不知他们是通过什么方法,顺利通过了物价部门的审核。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