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大藏家 收藏齐白石

京城大藏家 收藏齐白石

京城大藏家 收藏齐白石

时间:2006-08-04 08:40:00 来源:TOM

收藏 >京城大藏家 收藏齐白石

 欲真知刘文杰者,其再思,其再思,其再思,请试思。 这是刘文杰一句戏谑之词,说完之后,哈哈一笑,声音爽朗而狂放,旁若无人,没有任何的顾忌。 对,就是狂放。在这次去日本的“淘宝团”中,也数他最“酷”,几天下来,什么东西都没买。 他的理由很简单:“没有什么可买的,全是假的。” 刘文杰主收藏字画。之前,他去过几次日本,都没淘到什么货真价实的东西,都是空着两只手,打道回府。原本对此次日本之行寄予极高期望,没想到,这一次仍然是空手而往,空手而归。习惯了。 走完京都、大阪、东京,看到的那些如王铎、傅山、吴昌硕等中国名家的字画,一趟下来,从古玩市场到商店,竟是清一色的假。甚至,徐邦达、启功等人题过的一张 《沅江》 ,更是假得离谱。有的假画,日本人至今都还信以为真,甚至还公开在画册上出版。 他甚至断言,日本回流的字画,目前为止,虽然不能说是全假,但基本上全是假的。真的微乎其微,即便那些被专家和媒体认定的中国字画,也不排除造假的嫌疑。 日本人不能鉴定中国画,或者不完全能鉴定中国画的真伪。可能出现的现实是,多年以前从中国买过去的假文物,极有机会被我们再满腔热情地买回来。 这是一个历史的怪圈。 ■收藏齐白石 他出身高干家庭,父亲是老党员,担任过某机关重要领导,毕业后,他也进入到了机关工作,后离职赋闲在家。这便是刘文杰向我们袒露的一切。 他搞收藏的历史很长,中国最早的收藏圈多以老干部为主,他是圈子里最年轻的收藏者。那时,名人字画也便宜,几十块钱就能买到一张齐白石的画,他家墙上挂的全是齐大师的真迹。 这让刘文杰甚为得意,他甚至扬言,单字画的精品程度而言,全中国“独此一家”,不可能有第二家达到他的收藏水平。 “我这里的东西,你一看就知道是不是好东西。” 齐白石是他的艺术启蒙者,也是激发起刘文杰收藏欲的画家。他从小就喜欢看齐白石花鸟虫草,虾、蟹、蝉、蝶、鱼,他说这些能把他带入到一种充满生趣的自然世界。 在刘文杰看来,相比之下,齐良昆的花鸟虫草跟他的父亲相比,则更像一个熟练的手艺人。齐白石喜欢把自己全身心投向大自然的花花草草,而齐良昆则全身心地把自己扑向父亲的作品。如此一来,自然没有父亲齐白石的花鸟虫草那么生动、灵气、传神。 “中间隔了老大一层,那怎么能一样呢?”刘文杰说。 二十年没上过班,让刘文杰早已忘记每天朝九晚五是一种什么滋味。最近,一所大学聘请他做教授,专门讲文物鉴赏课程,他嫌太远,在路上无谓地耗费生命,索性把自己家里一个大客厅腾出来,让十几个学生到家里听课。 这样正好。他家里的客厅、卧室、走廊的墙壁上挂满了四处搜罗来的名家字画,一共50多幅。齐白石各个时期的精品,他家里差不多都有,还没算那些深藏于某个角落里的珍藏品。比如,1959年齐白石出版在他画册封面的画,便是从齐白石孙女手上买到的。这完全可以让他在教学生辨认中国字画时,有图为鉴。 在他靠客厅窗子的角落,摆了一幅黄永玉的 《春江花月夜》 ,这是去年黄永玉在沱江边的玉氏山房里给他画的,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目前,黄永玉一共只画了三张 《春江花月夜》 。 ■真假之辨 在刘文杰的眼睛里,没有善恶,只有真假。 造假之风已成传统。“南宋四家”的米芾便是一位造假高手;清代“扬州八怪”的郑燮为应付络绎不绝的讨画者,也曾戏墨假画糊弄他人。 字画沼泽,深不可测。常常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没有火眼金睛,实在难以应付。所以,若不深谙真假之道,轻者损失钱财,重者倾家荡产。 鉴定就是比较,只有知道什么是真的,你才会知道什么是假的。 刘文杰家里藏有很多老版的画册,这为他鉴定字画的真伪打下了基础,没事他就拿这些书来翻阅,将其烂熟于心,化成眼力。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也看过不少真迹。 辨别真伪,除了拿真的与假的相比,还有另一种方法是,假画与假画比,以此找出不同的造假方式。譬如,齐家门造的齐白石的画,章是真的,字也接近齐白石的笔迹,画的总体风格也接近齐白石,可仔细一看,都有差距。 北京画院曾给了他一张齐白石的 《东方朔偷桃图》 ,无论从人物的线条、款型上看,都像是齐白石之作,而当他把这幅 《东方朔偷桃图》 拿回家里,跟齐白石先生自己编辑的画册一对照,才发觉是假。问题出在东方朔的眼睛上,齐白石画的东方朔,眼珠子点得恰到好处,假画则把眼珠子点上眼皮了,该点眼珠子的地方是空着的,所谓眼大无神。齐白石的画,关键得看眼睛,因为,他本人不是画人物画的,大都是替花草传神,对人物的造型能力,并不是他的强项。 假画也要分新假画还是老假画,老假画也有些艺术价值,毕竟,真的见不着了,只有通过假画去分析那个真的是什么模样。 ■藏家心态 二十多年没上班,刘文杰看了二十年的书,走遍天下,吃遍天下,所有没打过仗的地方他都去过。 “饮食的最高境界不是为了让你吃饱,而是让你吃出其中的美味,只有美好的味道,才能给你美好的记忆。” 至于收藏,刘文杰认为,最佳的收藏状态,是一种“轻松、愉快、健康”的心理体验。 刘文杰开玩笑地拿自己和黄永玉比较,“黄永玉还有脾气,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则是没什么脾气,极其随和善良。” 他经常独自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着挂在这里的一幅幅字画,试图与他们的作者进行虚无的、却又有些真实的沟通。毕竟,每一幅作品都融入了作者的心态、学问和技巧。观赏者只需将它调出来,为其所用。 当然,那些收藏者的字画,既可以被当成艺术品,又是可实现增值的财产。 但刘文杰很少卖画,偶尔也卖,卖掉的都是一些重复的,或者是自己又瞄上更好的作品,以此来调整自己的收藏结构,让自己的藏品更加高、精、尖,这是收藏家与文物商最大的不同。 早期,他曾写过一本 《刘文杰谈字画》 ,成了收藏界的入门参考,连出三版,均已脱销。最近,他又写了一本 《刘文杰再说字画》 ,即将出版。 ■青瓷正反面 尽管外界盛传,他只是一批浙江富商进行收藏品投资的前台代理人。但这丝毫不影响到他坚持的理想:建成一个全世界最大的青瓷博物馆。 2005年,一条“浙江龙泉发现了明代处州官窑窑址”的新闻引发了中国收藏界的兴趣,两位叙事主角出现在了媒体面前,一位是浙江收藏协会副会长华雨农,另一位则是此次赴日“淘宝团”成员之一—丽水市处州青瓷博物馆馆长叶英挺。 今年5月,他随中国“淘宝团”赶赴日本,几天下来,有所斩获。 “日本市场还是有机会的,在做中国文物生意方面,我们肯定要比他们高明。”这是叶英挺此次日本之行得出的结论。 5月9号,他小心翼翼地捧着从日本买回来的几件青瓷,只在北京住了一晚,10号便急匆匆地回到浙江老家。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把一大帮朋友邀请到家里,请他们欣赏。 “我这次去日本,就是为了看看他们到底有些什么东西。”坐在茶几对面的叶英挺底气十足地说完这句话,端起茶杯,自斟自饮。 叶英挺喜欢喝茶,还专挑名贵的茶叶,沏上的这壶洞庭碧螺春获得过台湾金奖,据说每斤要花掉几万元。 刚从日本淘回来的几件瓷器摆放在屋子的另一端。元朝时期的露胎笔贴,颜色碧如湖水,异常漂亮。东京古董展上,它的出现让叶英挺“眼前一亮”,凭其多年的经验和直觉,他深信这种颜色来自元朝的龙泉窑。除此之外,他还从日本买回来了一件(据说)同样产自元代龙泉窑的香炉。叶英挺不止一次地对外宣称:“从没在国内看到过如此造型奇特的香炉”。只是,目前这一切还尚无定论,很多人甚至认为他买到的不过是几件赝品。 ■青瓷缘 正当我们摄影师架起设备拍摄时,一位年轻女子闪进房间,叶英挺赶忙向我们介绍说:“这是我的夫人”,语气恭敬。 此次日本之行,叶英挺并不是单枪匹马,他还带上了自己的夫人—丘安妮,这个名字新闻中很少提到,不过,谁也没想到她是活跃于美国的华裔收藏家。她祖籍西安,出身古董世家,父亲丘小君是著名的文物鉴定专家,1990年代初定居香港,并在香港古董店云集的好莱坞道开了一间古董店,每次到拍卖行参与竞标时,都是父亲幕后发出指令,丘安妮举牌。 八年前,俩人相识,而他们真正走在一起,却与一桩重大的国际文物官司有关。 2004年3月,苏富比在纽约推出中国艺术品拍卖会。中国国家文物局下属的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委托丘氏父女代为竞投四件中国文物,分别为“康熙辛丑款铜胎珐琅花虫叶题句杯”一对、“康熙紫檀镶嵌彩绘庭院人物园十二扇围屏”一套、“唐三彩褐彩三花马”及“清雍正款豆青釉青花云螭纹折沿盘”。最终,丘氏父女以较低的价格竞投成功。 未曾想,丘安妮当时的丈夫犹太裔艾克曼(JohnAckerman)见财眼开,提出离婚诉讼,试图以“婚姻共同财产”为由获法庭颁发禁制令,封存四件文物。最后,国家文物局派专人前往美国打官司,经法院五度审讯,四件文物才最终回国。 丘安妮的离婚,使得叶英挺“有机可趁”。他说:“我们之所以能走到一起,也算是陶瓷的功劳吧。” ■弃教从商 对于叶英挺来说,青瓷改变的不仅是他的爱情,更是他的人生轨迹。 如果不搞青瓷收藏,叶英挺现在可能依然会是浙江丽水一所小学的教书匠,每天站在课堂上向孩子们传道授业。 而在叶英挺的内心,他并不满足于一辈子当一名小学教师,但为了生活,他强迫自己在讲台上站了八年。压抑有时能让人滋生一种奇异的力量,他教出来的学生却大多在当地名列前茅。他认为自己是一名务实主义者,常能有效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点。 他的青瓷之缘从读书开始,那时,龙泉师范附近山上四处可见的青瓷瓷片,让他爱不释手,自此一发不可收。每到寒暑假,便跑到宝溪、岭根等有龙泉青瓷烧制史的村里,向老艺人们讨教。 收藏是一种昂贵的爱好,教师微薄的职务工资,远远不能满足其在收藏方面的巨额开支,为了挣钱,他动过不少脑筋。譬如,教书时,他便拿起相机给学生们拍照片,赚点小钱,随之下海经商,由温州向内地贩卖过服装、录音带、茶叶……。 于是,原来的“叶老师”变成了“叶老板”、“叶馆长”,而这些称呼的改变,则意味着他角色的转换。 ■博物馆理想 2004年,叶英挺在浙江丽水市创办了丽水处州青瓷博物馆,这是我国第一家以龙泉窑青瓷为主的民营青瓷博物馆。博物馆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馆藏青瓷品1000余件,从三国两晋一直到宋、元、明、清,应有尽有。包括北宋的“八叶九佛瓶”、南宋的“心中有佛”、元代的“镂空乳钉三足炉”以及一批明初官窑青瓷,甚至还有宣德皇帝用过的龙盘。 尽管外界一再传言,“‘叶馆长’只是一个前台代理人的身份,他的背后有相当一大批富有浙商撑腰,青瓷博物馆也只是这批富商搞收藏品买卖,让闲钱增值的渠道之一而已。”但叶英挺依然乐此不疲地继续着自己的事业。 “没有钱怎么能维持下去?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浙江商人”,扔出这句话时,他没有丝毫忸怩,相反很坦荡。 的确,与其说叶英挺是一名研究青瓷的民间学者,不如说他是一名头脑精明、行为干练的商人。2005年,他和浙江收藏协会副会长华雨农抛出的“浙江龙泉发现了明代处州官窑窑址”成为了一条轰动业界的新闻。中央电视台还以 《龙泉窑谜案》 推出了上下两集专题片,出现在镜头前的主要叙事者则是叶英挺。 新闻的迅速传播,使得龙泉青瓷成为了古玩市场的紧俏品。譬如,在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一只起拍价为8万元的龙泉青瓷碗,在确定为明初官窑后,身价立刻上涨,最终以28万元的价格成交。杭州的“二百大”收藏品市场,相同碎瓷片也受此影响,涨了好几倍。 青瓷博物馆作为一个载体,既是叶英挺对外的展览平台,也是其作为代理机构的交易平台。 叶英挺给博物馆定义的功能是“参观、讲解、教育、宣传、购物、研究”,其中,“参观”与“购物”两大项显然能为博物馆带来不错的直接利润。为了让博物馆形成良性的循环和正常运转,从创办那天起,叶英挺便奉行“ 以物养物,以藏养藏”的原则,因为,“博物馆每天都在花钱”。(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