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欣把欧洲古画“中国化”
尹欣把欧洲古画“中国化”
尹欣把欧洲古画“中国化”
时间:2006-07-28 09:58:00 来源:
收藏
>尹欣把欧洲古画“中国化”
|
是破坏还是复修?是侵吞还是拯救?旅法中国画家尹欣是位备受争议的艺术家,他大胆地挑衅人们的禁忌,改动欧洲十九世纪古画真迹,加进自己的创作,注入中国化的元素,把原本流传在古董市场的古画,转化成新的画作。
尹欣这个创作意念称为“美达摩佛斯”,是法语中“Metamorphoses”的译音,是变形、变质、变态的意思。他早于十多年前已有这种构想,从欧洲古董及跳蚤市场搜罗一些十九世纪的古画,这些古画买来时因保存不良,已有些残破,于是他想到在复修的同时,何不加进新的东西,让古老作品重获“新生命”。
搜罗古画添枝加叶
尹欣挑选的古画,都是十九世纪时期的画作,题材多数围绕宗教、贵族及上流社会的生活、人物肖像等,画风偏向浪漫,带有洛可可式的舒逸与古典主义色彩。在重新创作的过程中,尹欣亦拣选了十九世纪的中国人物和景物。尹欣说:“十九世纪清末民初时期的中国,打开了西方通商的大门,大量西方文化传入中国,是中西文化碰撞、交汇的时刻。这个时期,中国人亦开始画油画,早期的中国油画家如林呱便画油画卖到海外,而西方油画家亦在这时期绘画东方题材的作品,因此,我刻意使作品保持在清末民初中国通商的时代氛围中,这些作品,既像西方人画中国的画,也像中国油画家画的贸易画!”而这些古画本身随著岁月遗留的风霜与裂痕,正好营造出这个时代的气氛。
拿破仑变身溥仪
尹欣改造古画的方法,是运用熟练的绘画技巧,刮掉画中某些地方的油彩,再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设想绘进画中,在画中添枝加叶,并细心修补,使创作与旧作相交融。有时他把人物改头换面,有时将人物的服饰改成中式衣裳,有时将背景移师中国,或在画上加上中文字,在尹欣的改动下,一幅法国十九世纪油画里的拿破仑三世,变成末代皇帝溥仪;法国军人变成在紫禁城前留影的八国联军士兵;虔诚教徒手执的圣经和十字架,变成了毛语录;圣母像化身中国农村妇女的形象;大主教变成了孔夫子等中国圣人像;《最后的晚餐》的民间摹仿画,在尹欣笔下,变成一群聚集的中国妇女,淡化了其宗教色彩;还有一幅女性肖像临摹画,在尹欣寥寥数笔改动下,变成了东方新娘。
意念大胆受争议
尹欣表示,他挑选古画时,著重作品能否带给他重新创作的灵感,他擅绘人物,所以较多选择肖像画,而买这些古画时价钱不一,大约需数千元欧罗,因此,他进行加工改造时候很谨慎,以免令画作破损。
若将原作与新作比较,会让人发现中西文化之间存在有趣的相异、相通、相似的地方。不过,每一幅古画,经过尹欣的改造之后,原作已成为过去,不复存在了,这也是尹欣备受争议的原因。
这些古画大部分出自匿名的画家手笔,即使部分作品上有签名,但已很难找出其身份;当中亦有些是临摹画,它们被放在古董市场的货架上。有艺评人认为尹欣把这些已褪色的作品,从被抛弃和忽视中拯救出来;但也有人认为在别的艺术家作品上作出任何改动,是对原作艺术家的不尊重,是侵吞别人的作品,况且这些是十九世纪时期具历史价值的古画,因此而失去了令人感到惋惜,好像现代艺术家杜象为《蒙罗丽莎的微笑》添上两撇胡子,也只是在复制品上进行而已。
尹欣出生于中国新疆喀什格尔,曾入读新疆师范大学美术专科及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一九八八年离开中国到澳洲墨尔本理工学院艺术院深造,一九九四年于巴黎定居。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