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收藏触摸历史

用收藏触摸历史

用收藏触摸历史

时间:2006-07-27 09:36:00 来源:北京青年周刊

收藏 >用收藏触摸历史

马未都之所以成为现今的传奇人物 就是因为他比别人早一些看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比别人更早地懂得了应该珍惜中国的古典艺术品 他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收藏观念,把收藏公众化了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从1980年起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十余年里他以瘦马等为笔名发表小说、报告文学上百篇,而成为知名的作家。但真正让他出名乃至红得发紫的,并不是写作,而是收藏,还有他名下驰名已久的叫“观复”的中国第一家私立古典艺术博物馆。 “我与古人真诚地站在你们面前” 汽车经过大山子环岛, 走机场辅路,过了五环路以后,我来到了观复博物馆的新址。那是一个大院子,里面有两栋两层的楼房,一栋是博物馆,另一栋是办公楼。到了马未都的办公室,在进行了自我介绍以后,我打量了一下这位闻名遐迩的收藏家,刚刚过50岁,头发已经花白,阳光下,一脸的沧桑分外明显。 一进门,墙上的一张根据老照片画成的油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画面上是几个身着长袍马褂的清末民初时期的年轻人,在画的最右边却是一个穿着一身现代改良藏蓝色唐装的人,分外招人眼目。定睛一看,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马未都! 我们的谈话就从这幅画开始了。马未都给这张画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叫“我与古人真诚地站在你们面前”。他认为,这幅画画了民国初年中国的知识分子,他们思想非常活跃,个性极强,他们的目光是那样的坚定,那样的执著,这是一种我们现代人所缺乏的坚定和执著。 马未都曾经是作家,而作家的好作品一般都是对逝去生活的怀念,也就是对历史文化的怀念。马未都对中国古老的文化有着深深的眷恋,他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象形的方块字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第一要素。“我们中国的方块字是与其他民族的文字完全不一样的一种字体,所以它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他说,“我从生下来就喜欢这种方块字,喜欢这种传统文化的人,不可避免的要受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收“老东西”,那时候他对中国古老艺术品的喜爱就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看到了就想买。好在当时的“老东西”大都是从农村收上来的,再加上没有什么特别懂行的人,小贩只想赚一些小钱儿,所以都卖得很便宜。于是,他就买了很多的瓷器、玉器还有古董家具。正是因为收的东西的种类比较杂,马未都也就从中受到了各种不同门类文化的影响和熏陶。 随时间推移,这些“老东西”也就跟着这个过程变得价值连城起来。到了90年代,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收藏已经变成了很平常的事情。拍卖使中国古典艺术品有了一个公开的平台,只要是喜欢的艺术品,在自己认为价钱合理的情况下,任何人都可以买回去作为收藏品。这时候的收藏对人也就开始有了很大的诱惑力,原来并不值钱的“老东西”开始变得值钱了。 马未都认为,这种诱惑力首先不是源于金钱,而是源于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生活在古老文化所编织的巨大的网之下。反之,这证明了一点,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应该保留和继承的。 打破传统收藏观,将收藏公共化 马未都之所以成为著名收藏家,就是因为他比别人早一些看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比别人更早地懂得了应该珍惜中国的古典艺术品。另外,他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收藏观念,把收藏公众化了。传统的收藏观念是“秘玩”,这是一种中国特有的狭隘封闭的收藏观念。和西方办博物馆的公开方式刚好相反,中国在近代以前没有博物馆,它是从西方引进的。“我办博物馆的目的,是为了教育中国人都来喜欢自己的文化、认识自己的文化、利用自己的文化,从而达到认识自己民族的目的。严格地说,我们与其他亚洲国家的人在人种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我们区别于他们的是我们自己特有的文化和传统。这样才能加强我们的民族性。”马未都如是说。 马未都最早的收藏是从瓷器开始的,他觉得瓷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如果我们的古老文化浓缩到物质上,陶瓷是最能代表中国的东西。英文的“‘CHINA(中国)’,就是中文的陶瓷,这说明西方人最早了解中国,就都是通过陶瓷来的。在我们中国人生产陶瓷一千年以后,西方人才学会怎样生产。18世纪的时候,欧洲人还不懂得如何制造陶瓷。19世纪初,他们才成功地烧制出陶瓷来。在乾隆年以前,欧洲人烧制出来的陶瓷叫釉陶,它的硬度远远不如瓷器坚硬,外观也没有瓷器漂亮。当时的欧洲,所有的贵族都以拥有中国的瓷器为荣。” 马未都的另一个收藏爱好是古董家具。他觉得,家具文化也是我们国家独有的一种民族性的文化:“这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起居文化分两类,一类是席地,一类是垂足,它是以人的坐姿为标准的。那时候,所有的欧洲人都是坐在椅子上的,因为欧洲气候比较阴冷潮湿;亚洲人都是坐在地上的,我们中国人也不例外,因为亚洲气候温暖干燥。可从汉朝开始到唐朝,中国人从席地坐改为了垂足坐。而亚洲其他的国家却都没有改变,直到现在,有很多亚洲国家的人还都是席地而坐的。这说明,我们中国人比其他的亚洲民族更愿意去接受外来文化和新鲜事物,也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多民族结合的文化,包括很多已经从历史上消失了的文化,我们都有吸收和接纳。到了宋朝以后,我们的生活方式就和现在没什么差别,我们的家具种类已经发展得很齐全了。” 木制家具难保存长久,离我们较近的明、清两代的古董家具成了收藏家的最爱。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里就收藏了大量的明、清家具,其中大部分是紫檀、黄花梨、红木和鸡翅木等这些名贵的硬木作品。马未都说,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分析,家具有很多不一样的含义。例如椅子的“椅”,它本身的含义是倚靠,我们对椅的概念是倚着靠住的东西,所以今天椅子的概念是一定要有靠背的。“通过对字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的起源。” 马未都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多的是想去破译过去我们中国人曾经有过怎样的一种生活,今天的我们又是怎样的一种生活。从过去的一件“老东西”上感悟历史和道理,这带给他很多的生活乐趣。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