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画派两场大拍场"扬眉吐气"

岭南画派两场大拍场"扬眉吐气"

岭南画派两场大拍场"扬眉吐气"

时间:2006-06-02 15:26:00 来源:

市场 >岭南画派两场大拍场"扬眉吐气"

  陈逸飞的《尘缘如梦》成交价319万元!吴冠中的《云南景色》264万元拍出!在日前落幕的两场艺术品拍卖会上,广州嘉德成交1.16亿元,广州保利成交3300万元,掀起了2006年广州的第一波拍卖高潮。近1.5亿元的成交额显示,在去年的拍卖行业“井喷”过后,今年的成交结果并没有如某些行内人士预料的那样进入冷冻期,在部分艺术作品的价格出现调整的同时,岭南画派的作品仍然呈现出上升态势,而拍卖行推出的摄影、雕塑等新品也颇受关注。   岭南画派“扬眉吐气”   “290万元(不含佣金)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是您的了!”随着拍卖师一声响槌,陈逸飞的《尘缘如梦》以290万元高价拍出,拍卖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在上周五的拍卖会上,有行内人士表示:“这掌声昨天一次也没听到,今天听到好几次,让人心里踏实多了。”   市场调整使成交率微降   在刚刚结束的两场夏季大拍中,广州嘉德的中国书画专场成交4000万元,油画雕塑3500万元,广东当代书画1200万元,翰墨缘1200万元,珠宝500万元,岭南名家1600万元;广州保利的中国油画、水彩、雕塑专场成交额900万元,中国当代书画成交460万元,中国近现代书画1814万元,谢志峰藏端砚成交71.8万元,总成交额3300万元。   虽然今年的拍卖成交率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但拍卖行人士却对此结果表示满意。去年全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出现“井喷”,而高峰过后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市场的调整,行内的交易情况都略微有所下调,如荣宝斋近期的拍卖成交额也只达到1.7亿元左右,但行内普遍认为今年的秋拍市场将再度上扬,广州的这两场大拍就是为市场的新高潮做的最好铺垫。   黎雄才作品表现最突出   据广州嘉德提供的数据,该次拍卖表现最突出的是黎雄才的作品,15件拍品成交12件,共58平方尺,总成交额405万元,成交均价约为6.98万元/平方尺。   此外,关山月10.7平方尺的《山水》,以176万元成交,约16.45万元/平方尺;林墉7.6平方尺的《过节啦》,以55万元成交,约7.24万元/平方尺……岭南画派大家的作品在这次拍卖会上“扬眉吐气”,有力回击了岭南画派无上升空间、难以能与北方同时期名家“平起平坐”的观点。有行内人士表示,名家精品未来升值的空间仍不可低估。      摄影作品全数成交   首次在广州拍卖会上出现的摄影作品全数成交。其中,世界摄影大师韦斯顿《树阴下的女人体》、《鹦鹉螺》都是以5万元起拍,6万元成交。而国内摄影名家冯建国《冰山之父》以2万元成交,《星期日大巴扎》以1.8万元成交。   广州嘉德的杨璐表示,广州是摄影大省,而且毗邻图片市场活跃的香港,有图片市场发展的“肥沃土壤”。不过起码要培养三四年,这个市场才能基本成熟。   不要盲目“追红”   一度受到关注的“红色题材”,本次只拍出“中规中矩”的价格。郑洪流1960年作的《红军上政治课》,60万元起拍,75万元落槌;古月1972年作的《田间抽水站》以30万元成交,而此前估价为40万元到60万元。   杨璐表示,“红色题材”作品拍出,代表其具有一定的收藏投资价值。不过,藏家们不要以为凡是“红色题材”的就是好东西,要了解是否名家作品,当时是否有广泛的影响力。   雕塑市场仍未变“暖”   这两场拍卖会中共推出4件外国名家雕塑作品,其中皮埃尔·马特的《天使之恋》6.5万元起拍无人应拍;《奔马》8万元起拍也无人应拍;李能迪《风神》5.5万元起拍没有成交。唯一成交的是广州保利拍卖的萨尔瓦多·达利的《裸女》(镀金铜塑),13.2万元成交,此前估价为12万元~30万元。   有行内人士认为,目前追捧西方雕塑的藏家仍极个别,而且拍品未必有下一个“接盘手”,因此目前仍不具有多大投资价值。而且目前油画市场的行情也影响到了雕塑作品。   “新贵一族”改变市场   许多市场人士仍保留几年前的观念——广东收藏市场弊病多、藏家“有钱无眼”。有行内人士却认为,艺术品市场的投资“玩”的是智慧,广东的藏家已经逐渐走出“混沌状态”,能理智看清市场。   “文盲藏家”逐渐被淘汰   一谈起广东的收藏家,大多数人都认为是腰缠万贯的大亨,目不识丁又自以为是。在广东收藏市场刚兴起的前几年里,不可否认的确存在这样的人。然而,随着收藏行业的发展,这样的人逐渐被市场所“抛弃”。   广州嘉德有关人士表示,广东的艺术品市场经历过混沌状态,但到了现在,初期的藏家里,一部分人“玩完了”,一部分人变精明了,新加进来的投资者因为有前科可鉴,所以不用走弯路,对现在的市场仍持“问题多多”的观点是落后的。而且从近期的拍卖会可以发现,“新贵一族”开始进入收藏队伍,他们所拥有的优势是“知识+财力+见识+眼光+高科技信息手段”,对收藏市场的影响很大。   有收藏人士表示,艺术品投资者要对历史、人物、社会和文化背景了解得非常清楚,还要跟踪南北市场,判断什么时候可以出货,什么时候可以“补仓”,补什么货,这些都需要运用智慧。那些“文盲藏家”们已逐渐被市场淘汰。   广东收藏市场需要宽容   “不要总是挑广东收藏界的刺,应该多给一些鼓励和支持。”有拍卖协会的人士指出,广东收藏业的发展不过10年左右,可以有如此庞大的队伍、兴旺的市场,证明发展速度已经非常惊人——要知道,广东收藏业是在历史文化氛围比较欠缺的情况下起步的。而且,广东人个性比较务实,宣传上甚为欠缺,大多数有财又有才的藏家,一般不轻易唱高调,才会令其他市场上的人对广东藏家怀有偏见。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主席陈少湘也表示,每一年都有许多广东的藏家到北方、香港参加拍卖会,他们并不像一些市场人士所认为的“层次低下”。他认为,广东的艺术品市场刚刚迈出一两步,需要适当的引导,要给予其逐步成长的空间。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