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璧之逸
联璧之逸
联璧之逸
二十年前,为纪念张兆祥而举办的“张兆祥画展”上(1986年2月天津艺术博物馆),偶见津门书画家张兆祥、马家桐、孟广慧三人诗画联璧的一幅写意遗作《篱边芭蕉图》,记之尤深,爱之甚切。
这是一帧约纵5尺、横1.5尺,由张兆祥、马家桐合作的水墨设色立轴。秋花秋色聚一隅,写尽初秋欣欣园景:竹篱矮墙间,高耸芭蕉二株,一立(叶绿)、一斜(淡墨),蕉叶似扇,占满画面,或张或垂,或浓或淡,欹斜历乱,别有风致。蕉下点缀墨菊一枝,二花并蒂,枝叶萧疏。侧畔又有雁来红一棵,丹叶飘洒似舞,花、叶朱红难分。小涂大抹,神形兼备,是一幅典型的文人寄兴之作。画右马家桐书款“青藤白阳两家法,和庵与景韩摹”钤白文印“马家桐”。
更有意趣的是,在那片张扬倒垂的大蕉叶面,竟有孟广慧浓墨行书题记8行(七言一首,跋一篇),水墨淋漓,一气呵成;远远看去,如注雨涟涟叶上,书画相融,奇趣盎然。诗云:“老我寒毡双鬓丝,十年一梦太离奇。夜来风雨披图坐,恍似西窗剪烛时。”诗后又附小跋:“此戊戌仲秋,和庵、景韩夜饮小斋,醉后合作者。夹之书庋,十易寒暑矣!今则景韩远客江南,和庵长眠泉下,偶拂墨沈,不禁慨然兴赋,因题短章,聊志雪泥鸿爪,尔时光绪丁未秋夜雨中,定生剔檠记。”钤白文印“孟定生”、“定生慧”。
张兆祥与马家桐,初入画坛,同师孟绣村,学画花鸟,虽然二人相差14岁,但却有同窗之谊。这幅“芭蕉图”是在光绪二十四年(1899)仲秋相聚夜饮小斋,酒后致兴合作之遗。当时张兆祥39岁、马家桐26岁,23岁的孟广慧也在座助兴。画成后,即被孟珍藏。光绪三十三年(1907)一个仲秋夜雨中,孟氏“偶拂墨沈”,披图忆旧,无奈此时马家桐已远客江南,而张兆祥也“长眠泉下”了。(案:据载,张氏卒年在1908,为何此记早卒一年?存疑。)抚今思昔,不禁“慨然兴赋”,因题七绝于蕉叶留念,“聊志雪泥鸿爪”耳。这年孟定生已是40岁之人了。那诗写得有韵味、富感情,末句借用晚唐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句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唱三叹,动人心弦。
另外,由“芭蕉图”的题记得知,张、马二人之写意花卉,曾师法明代著名花鸟画家徐渭(号青藤老人)、陈淳(号白阳)画风,系画史所未载。此外还知,马家桐这年曾“远客江南”,对考证其生平行踪,可算是个实录之证。
清末三杰士,遗墨共成趣,联璧之逸,神采焕然,他们创造了津门画苑一个美谈和奇迹!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