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水下考古吗?
你了解水下考古吗?
你了解水下考古吗?
2005年6月,福建东海渔民在碗礁海域无意中发现一条沉船。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队闻讯而至,从9月16日开始,连续5天的“碗礁一号”水下考古获得重大发现:从这条300多年前的清代沉船上,出水90多种器形、近万件的将军罐、凤尾樽、筒花觚、高足杯等文物。这是我国最近的一次重大水下考古活动。
不平静的水下世界
中国水下考古工作的起步,源于20年前。
1985年,英国人米歇尔•哈彻偷偷在南中国海一条沉船遗址中打捞了大批清朝康熙年间的青花瓷器、金锭等珍贵文物,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拍卖了约2000万美元。此事引起中国政府及文物部门的关注。
1987年,由国家文物局牵头,原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设立了至今仍然是我国唯一的水下考古专业机构——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
从1987年到2004年,经过多年培训,我国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水下考古队伍。2003年在广东阳江建立了培训基地。
由于海岸线漫长、历史沉船众多,中国的海底宝藏不可尽数。面对盗掘、损坏,水下的世界并不平静。
“沉船年代久远了,慢慢地它上面会长珊瑚,覆盖了船体。盗掘者不会像我们一步步绘图、测量、照相,他们在上面拿炸药炸,炸开再掏,这会造成更严重的损失。”李滨说。
1989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目前水下文物保护法正在修订之中,水下文物保护的力度正在加大。
“1989年时,全国只有11个水下考古队员。设备也缺乏,经过十几年,现在我们的水下考古基本走入正轨了。”考古队员、水下摄影师李滨说。
沉睡的历史浮出水面
水下考古队成立以来,先后对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数十个水下沉船遗址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辽宁绥中县的元代沉船、西沙群岛华光礁和北礁沉船、广东南宋沉船等遗址考古取得许多重大的发现。
“沉船宋元的比较多,还有明清的。”李滨说。
1991年和1992年,水下考古队在广东省新会县曾先后3次进行水下调查,确定了几个史书所载的宋元海战沉船点。第3次调查时,潜水取出一块船板,经测定,正和宋元海战年代基本相符。这为今后的发掘打下基础。
在辽宁绥中,水下考古队发现一艘700多年前满载元代瓷器和铁器的商船。经鉴定,这批文物属元朝时期河北省磁县的磁州窑系的产品。这批水下文物的发现,为研究元朝时期磁州窑瓷器生产销售、北方船舶制造史、河北、辽宁一带与朝鲜、日本的海上贸易史,提供了重要依据。辽宁绥中元代水下沉船遗址被评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2002年西沙水下调查,是我国首次在远海进行的水下考古发掘。考古队在海上作业39天,共发现五代、宋、元、明、清各个年代的水下文物遗存13处,发掘获得出水文物1500余件。
2001年到2004年,对广东“南海一号”南宋沉船进行了勘查试掘工作,已经出土了数千件文物。目前,“南海一号”沉船的发掘与保护方案正在制订之中。
2005年“碗礁一号”考古的发现,使得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明晰。
除大规模的沿海沉船和遗址考古外,水下考古队还开展了一系列水下考古工作。用李滨的话说,“凡是水下的,我们都管。”
水下考古队曾进行了重庆朝天门码头“灵石”水下碑林、“白鹤梁”水下题刻、云阳龙脊石题刻等古代遗迹调查,进行中山舰打捞等。1996年,首次参与国外水下考古工作,赴日本爱知县参加“中部空港”建设水下考古。1999年香港竹篙湾建迪斯尼乐园,进行填海前水下调查。2001年进行云南抚仙湖水下遗址调查。
“今年最主要的就是做沿海调查。今、明两年跟肯尼亚还有个合作项目,那儿发现郑和的一条船。”李滨说。
不寻常的水下之旅
水下考古并非像游览海底世界那么惬意。
“我们每个队员都被海蜇蜇过,肿起来一个星期消不下来。”徐海滨说。
“我第一次在白礁遗址潜水,虽然受过培训,还是有点紧张。水下环境比较复杂,沉船周围环境恶劣,不小心会破绳子缠绕住。水下一些动物,如海蜇、海胆等,有毒,扎人很厉害的。”
徐海滨从事水下摄影十几年。他说,水下考古一般是先下水摄影,照完相后再水下作业。“一般沉船遗址不会很深,10米、20米的样子。”
“潜水要快下慢上,上水快容易得减压病。关键心态要好,遇到什么事都不要慌。要成队潜水,2人一组,出现危险,可以互救。如果一个人的氧气设备出现故障,另一个人把备用气嘴给他,一同呼吸。”
根据水压、水流、潜水员的肺活量大小,20米以内的水下,考古队员大概能工作半个小时。
背起氧气瓶的潜水游戏跟水下考古绝对是两个概念。考古队员必须使用大约70公斤重的潜水设备——呼吸器、潜水服、面罩、压铅、脚蹼、潜水表和潜水刀等。这些潜水用具虽然能保障潜水员的生命安全,但同时也增加了潜水员的负担,限制了潜水员身体活动的自由度。
“潜水的危险很多。”李滨说,“不仅有减压病,水下也容易迷失方向。”
“不过,按潜水规程走,就不会出事。我们团队配合很好,总能顺利完成任务。” 徐海滨笑着说。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