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挂历 定格岁月
收藏挂历 定格岁月
收藏挂历 定格岁月
挂历是将摄影、书法、美术、印刷等技术融为一体的实用性艺术品。它不仅具有图案大方,色彩鲜艳、内容丰富、印制精美等特点,而且还具有实用性、政治性、知识性、艺术性和装饰性。选上一本内容高雅,设计新颖、纸张较好的挂历悬挂在室内,会使人赏心悦目,时时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挂历一出版发行就受到人们的欣赏和喜爱,收藏挂历也逐渐成为许多人士的喜好。那么,你知道挂历的发展史吗?
月份牌:挂历的前身
挂历是由年历发展变化而来的,而年历又是在历书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挂历是历书的一种表现形式,历书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就有1000多年的历史,古时称“通”或“时宪书”,在封建王朝时代,由于历书是由皇帝颁发的,所以又称“皇书”或“皇历”。我国最早的历书装裱成轴,用毛笔书写,大约到唐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已有木板刻印的历书出售了,由于封建社会的封闭落后,历书这种形式在1000多年的历史中始终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挂历最早出现于西欧,始于19世纪末,最早的带图挂历是单张的,内容主要是复制一些欧洲名画。20世纪30年代,摄影艺术作品进入挂历画面,以美女照为主要内容。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美女”和“商品”合照的广告挂历,为使广告内容醒目和方便大家观赏,就悬挂在墙壁上,这时单张挂历也就产生了。画面上附加12个月份日期,这种广告与月历结合的图片,当时称之为“月份牌”。
20世纪初,受西方的影响,上海最早出现月份牌。由于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是中国通商口岸,所以,外国资本主义把上海等城市作为经济侵略的重要基地,办工厂、开洋行,他们也带来了印有外国美女或描述圣经故事的宗教广告画,但是由于传统文化不同,外国的洋画很难为中国人所接受。随之而兴起的中国民族企业,在激烈的商业竞争环境里,也在苦苦摸索促销的手段,于是也利用现代广告手段来宣传自己的商品,以吸引顾客,他们巧妙地将中国古装仕女、工笔山水画等中国人喜闻乐见的绘画内容与历书节气相结合,于是中国挂历也就诞生了。这种挂历又称“广告牌”或“月份牌”,月份牌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带有“商品广告”色彩,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月份牌”在20世纪20至40年代,大约近30年的时间里(在大城市)达到鼎盛时代,到40年代末“月份牌”开始衰落,作为广告宣传,后被街头广告牌和广播宣传所取代,作为日期后被一种12张画面,几个月份装订在一起的挂历(又称月历)所代替。
挂历是时代的反映
挂历的出版发行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历书”和“年历”记时法,过去年末岁尾,家家户户买几张年历画贴在堂屋内,一贴一年,天天都是老模样,而挂历12个月具有12张不同的画面,而且画面美观大方,月月给人一种新鲜感,客人来了往往翻一翻,欣赏一番,赞美一番,不仅使客人享受了“美”,而且也使主人心里美滋滋的,因此,挂历一上市就受到人们的喜爱。
我国挂历(月历)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彩色印刷技术的发展,挂历也得到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出版社,人民中国出版社等新闻出版单位大都把“挂历”当成一种对外宣传品,文字是中英文,有的全部是外文,画面内容有建设成就摄影、祖国风光、,古代山水画和电影剧照等,对外赠送,对内很少发行,当时对内发行的是年画。
挂历的出版发行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不同年代出版的挂历反映了不同年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它是我们观察社会、研究历史的一个窗口。上世纪50年代的挂历主要是反映祖国风光和工、农业大生产的场面;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中期,都是反映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的场面,毛主席像、革命样板戏是主要内容。进入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挂历内容丰富多彩,挂历形式也开始发生变化,发行量逐年增加。
在“皇历”家庭中,挂历是比较“年轻”的,上世纪70年代以前出版的挂历称“宣传画册”,发行量少又不在市场上公开销售,所以,不被人们注意,以至于80年前出版的《辞典》、《辞海》、《百科全书》等工具书,连“挂历”两个字找不到,国家图书馆馆藏最早的挂历是1978年出版的。挂历最后一页印有定价,作为一种商品进入普通老百姓家那是上世纪70年代后期的事,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文化艺术的繁荣,挂历这种综合艺术品开始呈现出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古今中外一切美好的人和物在挂历上一展风采,电脑等现代高科技的应用给挂历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挂历内容更加丰富,挂历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在我国挂历最受欢迎,也就是挂历发展的鼎盛时期为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企事业单位年终都会购买一部分挂历作为珍贵的礼品赠送给业务单位人员,家家户户都会因为得到一本或几本精美挂历而感到自豪。
挂历从其产生,发展到现在也只有60年的历史,而且最受欢迎的时期只有短短的10年。不过,现在挂历已经被许多收藏者纳入收藏视野,在河南省淮阳县已经出现了中国挂历收藏馆。收藏挂历,也许收藏的是一段可值得回忆的岁月。(信息来源: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宋广福)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