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回家:从掠夺走向合作

文物回家:从掠夺走向合作

文物回家:从掠夺走向合作

时间:2006-04-01 14:50:00 来源:

市场 >文物回家:从掠夺走向合作

  只要是偷盗,迟早会有报应。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几十年的掩耳盗铃之后,终于答应归还意大利几件通过不法之途获得的古代艺术品,这在浩若烟海的艺术品非法交易中只是极小的一部分。艺术史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偷窃史与掠夺史。《纽约时报》近日刊文认为,当务之急是改变“盗窃掠夺”,让国家与国家之间进入一个艺术品分享的实验阶段,用合作立法取代争论,用信任取代猜忌。   偷窃、掠夺由来已久   在拿破仑时代,法国军队在埃及掠夺了大量艺术品带回巴黎;几乎在同时,英国把埃及大理石雕刻运抵伦敦,成为大英博物馆馆藏珍宝;1897年,英国军队从非洲贝宁湾的祭坛上卷走了象牙和青铜器;“越战”期间,高棉的纪念碑雕塑被从柬埔寨空运到西方;现存的最古老的非洲雕塑被私自挖掘走私运出尼日利亚。   坦白地说,能有几个国家能够得到意大利般的幸运?国际市场上,要求归还和预防文物盗窃的呼声一直不断。考古学家们多认为那些古董应该留在家乡,进行有计划的发掘研究;另一边则是商人、收藏者们,因为市场需要艺术品不断流动、循环、买卖。考古学家断言,发掘一个国家的艺术品并卖出本质上就是掠夺,不稳定的环境也可能会让艺术品遭到破坏。   从1960年开始,大批独立的国家开始要求重新掌控属于自己国家的艺术品。对于艺术品所有权的争夺多陷入僵局,国际法律对文化盗窃行为的裁定力度远远不够。   共享、合作渐成尝试   由美尼尔基金会支持的波士顿东罗马拜占庭壁画博物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合作典范———当拜占庭壁画从希腊东正教教堂中剥下走私进入市场,基金会当即买下画作,放置在波士顿礼拜堂,从而避免了日后可能的纷争。   另一个方法较之于市场交易更有利于其原有国,称之为“文化银行”,由非洲国家马里的和平部队首创。这是当地村庄的联合运营博物馆,村民们受邀带来家传文物放置在博物馆,换取一些钱财。   2000年,由比利时的非洲中心皇家博物馆举办的展览“进入刚果博物馆:一个世纪的艺术,有或者没有纸张记录”就是个自我反省的典例,该博物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非洲艺术品收藏,策展人坦诚许多展品来自殖民时代的刚果,他们不会随意涂抹历史。   艺术是短暂的,问问柬埔寨、危地马拉、尼日利亚的人们,问问那些盯着伊拉克的空洞发呆的考古学家,战争和掠夺让艺术瞬间成空。也许,合作才是欣赏艺术的最佳途径,分享才能体现艺术品的最优价值。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