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艺术家的市场生存之道
华人艺术家的市场生存之道
华人艺术家的市场生存之道
就在中国艺术市场如火如荼的同时,一群活跃在国际艺术舞台的海外华人艺术家也逐渐成长起来。以蔡国强、徐冰为代表的海外艺术家,与王广义、方力钧等本土艺术家共同勾画出了中国前卫艺术国际化的市场图景。
由于所处的地域空间、政治环境、美学语境以及受众不同,中国本土的前卫艺术倾向于强调历史阶段的批判性,境外的前卫艺术则更加注重探索既有民族传统又有个性色彩的前卫艺术语言。不过他们创作的工程浩大的爆破作品和体量巨大的装置作品,显然不能像油画作品那样被藏入私人性的家居空间,那么这些海外华人艺术家是如何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呢?
依托成熟的艺术市场机制,他们主要通过申请专项基金开展创作活动。他们熟悉基金的运作模式和基金的组织结构,长期来积累了多方面的支持者:策展人、学院的教授、还有基金会的主管官员。经过这些专业人员的推荐,艺术家可以获得重要的奖项和基金会的赞助。此外,他们的主要收入和创作资金的来源还包括:以学院展览为先导、大型公共博览会展览为后援的展览机制;公司基金会对大型作品的收藏等。
其中,蔡国强较早走出国门。90年代以后进入创作高峰期。其作品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很少有艺术家能够与之相比。他的市场之路是:通过相关画廊的赞助支持预先找到一些买家,并依靠周密的计划来维持一个持续的市场。近些年中国本土的收藏家也开始收藏其作品。徐冰是受到海内外关注的观念艺术家之一,曾经获得麦克阿瑟基金会的奖金,证明了他在海外艺术界的非凡实力。谷文达将西方当代艺术的观念性与中国水墨的表现手段结合,作品也被广泛收藏。黄永?的作品已经完全融入了西方的艺术收藏体系,并对中国前卫艺术的价值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张洹在海外的作品往往带有自虐的倾向,作为一种衍生性的产品,记录这些行为的图片作品目前在国际市场中价格保持着上涨趋势。
另外的一些海外艺术家,主要依靠画廊或拍卖会来进行作品的销售,这些作品大多是他们创作中的衍生产品。即便在一级市场中的作品销售情况也会波及市场的整体行情,但这些艺术家作品的定价系统仍不完备,主要是按照艺术家的名气作为最终定价的标尺。而其中的装置艺术家,他们收入来源,在未来还是依赖于那些以在公共空间展出为目的的大型装置作品,以及最终能够被艺术机构出资收藏的部分。也可以这样说,这些华人艺术家目前仍未能够顺利地融入当地的主流艺术市场。
海外当代艺术家中重量级人物
徐冰
徐冰的作品一直是当代艺术中较受海外关注的观念艺术家之一,其作品价格是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具有相对的支持力和稳定性。近期在国内国际市场的共同推动下价格涨幅较大。纽约苏富比2005年秋拍中的《语言风景系列》(2003年作)成交价为48.336万美元,2005年北京华辰秋拍推出的《儿歌四》(纸本水墨)中共有39个他自创的汉字,以8.8万元成交。
黄永砯
黄永砯是在海外艺术市场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其作品的价格成长具有海内外联动的特征。他的作品进入艺术市场的时间较早。早在2002年香港佳士得的春季拍卖中,他的《世界地图草图》(#2、#3两件)就以5.7万港元的价格成交。而近年来价格涨幅更为明显,目前国内外艺术市场对其作品价格的走势一致看好。总体来看,以他为代表的国际艺术家在港台地区的活跃度要高于大陆,充分反映了海外华人圈的艺术趣味和收藏趣味,而大陆地区对他的作品从接受到追捧需要一个过程。
谷文达
2005年谷文达作品受到了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合力推动,明显处于上升态势,两件作品位居其个人作品排行中的前两位。纽约苏富比春拍的《浑屯》立轴成交价为86.496万元,《静观的世界系列画之四-文字的分解》立轴(1985年作)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也拍出了73.776万元的高价。近年其作品的拍卖纪录上,高价成交纪录均在海外市场创出,这也给内地市场的投资者以信心。
蔡国强
近几年来,以蔡国强为代表的中青年国际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受到了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合力推动,明显处于上升通道。蔡国强自2002年以来共上拍作品29件,有26件成交,成交比率为90%,总成交额达1379.7704万元。作品价格也屡创新高,如香港佳士得推出的《为人类所作的计划第2号-有一个月全蚀火药爆破于纸本并表为七屏的大型屏风》(1991年作),成交价为463.856万元,纽约苏富比的《为龙年所作的计划NO•3》成交价为95.4万元,纽约苏富比2005年春拍的1990年作《胎动(草图四)》镜心也以40.704万元成交,《太古的烙印》(1988年作)在中国嘉德秋拍的成交价为13.2万元。蔡国强作品的价格是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因此其市场具有相对的支持力和稳定性,作品价格正处于持续攀升的状态,涨幅较大,值得收藏投资人对其进一步的关注。
张洹
摄影家、行为艺术家张洹,90年代中叶因自虐式行为艺术创作而闻名,成为9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发展中的转折性人物。在2005年5月1日香港苏富比春拍中,其《十二平方米》影像作品成交价是20.4万港元,同年5月29日香港佳士得当代艺术品拍卖中,他的九件一组的《家谱》摄影作品系列(显示的是这位艺术家的脸为汉字所覆盖),卖价则是74.4万港元,而在2004年10月31日香港苏富比中国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中,是以33.6万元港币成交的。2005年北京翰海秋拍中《泡沫》(全组15帧,1998年作)以人民币57.2万元成交。行为创作模式的不可复制性以及影像艺术风潮的兴起,带动了市场的价格,收藏家难免有趋之若鹜的心理。而部分画廊所有者和收藏家怀疑其中的投机成分可能超过了实际水平。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